AI 辅助医生VS人工医生谁更强?听来自2025WAIC的一线AI之声
创始人
2025-07-28 18:03:13
0

这是一场特殊的“对决”:AI 辅助医生队与人工医生队围绕同一份胸部 CT 影像展开技术较量。随着“321”倒数后,AI 辅助医生队调出智能体应用,鼠标轻滑间,病灶已被瞬间检出,诊断报告同步显现;辩论席上,正反方围绕“医疗AI 向公众开放价值是否超越风险”展开思想碰撞;大屏幕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预问诊AI智能体与患者实时互动,收集个人信息与症状信息,患者可自主上传既往检查结果,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昨天,在联影智能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上,这些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场景,一幕幕生动上演。

同绘共生式未来现场

“2018年起,我们与联影作为攻坚克癌的产医搭档,在精准放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相继诞生在线自适应放疗、转移瘤AI等重要成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在主旨论坛上说道。

图说:“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 活动现场。

“诊断脑、肝、骨等部位的转移瘤占到我们医院影像科工作量的70%。以脑转移瘤为例,其发病率较高,为尽早发现微小转移灶,需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后进行 1mm 薄层重建,由此产生的磁共振图像多达上百张,医生需从中排查隐秘病灶,工作难度极大。”

“为此,我们与联影智能团队历经一年多联合攻关,研发出脑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自动显示病灶信息、自动生成影像所见的 AI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推出骨转移瘤的AI应用。目前,这两套 AI 系统分别在全国400余家医院落地应用,标志着该方案从中大肿瘤走向全国,让更多肿瘤患者能够享受到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孙颖分享了双方在探索智能体在患者问诊、医院信息化管理等多医疗场景下的应用。

患者就诊时常面临诸多不便,比如,就医时需携带大量纸质病史材料,不仅携带麻烦,还容易丢失;在跨院就诊时,由于医疗资料共享困难,跨院间的检查结果难以互认,这也导致患者需要重复检查,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而医生需花费大量时间手动记录医患对话、查阅既往检查结果,这导致书写病历耗时长,也可能让患者在诊室久等,影响就医体验。联影智能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共创基于“中大肿瘤”经验的智慧诊室解决方案,以AI深度赋能患者问诊场景。

73 种病一“扫” 看穿

论坛现场,一场真实的人机协同挑战正激烈上演: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带队,3 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 3 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

在现场的3例病例中,智能体在复杂病例诊断上展现出较强优势。无AI辅助组医生的鼠标在影像上一点点拖动,需逐行排查每一个断层影像,并手动撰写报告,花费8分钟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工作,而有AI辅助组医生借助智能体,一键就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医生仅需要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提升25%。

图说:AI 辅助医生队与人工医生队围绕同一份胸部 CT 影像展开技术较量

据介绍,以往影像科医生在阅片时全靠自己一双眼睛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仔细寻找病灶。后来有了医疗 AI后,虽然能减轻一些负担,但这些 AI 大多是单病种小模型,只能辅助医生诊断一种疾病,如同要专用钥匙才能打开对应的锁:查肺结节要用专属钥匙开“结节锁”,诊肺炎得换另一把钥匙开“肺炎锁”。要是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医生需频繁更换钥匙,既不仅增加操作负担,也延长患者等待时间。更关键的是,当前AI应用中,阅片与报告撰写是割裂的:影像数据与诊断内容无法实时关联,关键信息需重复迁移,流程繁琐且易中断临床思维。

2024年初,中山医院放射科与联影智能共同将胸部平扫CT确定为首个一扫多查应用场景,锁定73种胸部异常作为目标病种,共收集40多万胸部CT影像数据。

在双方合作中,中山医院放射科专家深度参与算法优化、产品设计全流程,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产品持续迭代,使其更贴合一线诊疗习惯。历时一年多攻坚,双方成功研发出业界唯一的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依托胸部平扫影像,可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肺气肿、主动脉增宽等73种胸部常见异常,其平均AUC值达94%,诊断准确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一线医生的实战感受更印证了人机协同的价值。AI辅助组的医生说:“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就像‘超级助手’,能精准筛查出所有的病灶信息,还能实现图像-报告实时联动,让写报告变成审报告,工作起来省心多了。”

“这是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的首次实战‘大考’,既是信任,也是对产品性能的全面考验。”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携手中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研发腹部、脑部等全身多个各部位一扫多查智能体,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强大的智能辅助。

AI推动医疗更可及更精准

“有了AI后,每年的肺结核筛查我再也不用发愁了。”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蔡思鹏在大会主旨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AI为基层医疗带来的深刻变化。

地处南疆边陲的莎车县,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常住人口超百万。这里的医疗资源紧张程度不言而喻:全县执业医师总数不足900人,要服务百万级人口,医疗队伍常年承受着巨大压力。近年来,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和上海援疆项目对口帮扶下,莎车县与联影集团深度合作,逐步构建起从高端影像设备、医疗信息化到AI技术的系统性医疗能力。

在南疆地区每年的全民健康体检中,肺结核筛查始终是重中之重。作为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若能早期发现并介入治疗,治愈率会显著提高。然而,面对百万人口的筛查,如同大海捞针。2024年,莎车县筛查出上万名高危人群,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数百万张胸片带来的沉重负荷。每到体检季,医生们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完成阅片工作。而AI的出现,为他们卸下了这副沉重的 “包袱”。

“我们今年和联影智能联合研发一款肺结核AI,这款AI可以实现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助力我们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进行筛查。” 蔡思鹏说道。对于莎车县的百姓而言,过去可能因为筛查不及时而延误肺结核的诊治,如今有了AI的助力,他们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筛查服务。

将视线转向海外,中国医疗AI出海又为当地带来哪些改变?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国立综合医院放射科主任雷伊汉给出了答案:“AI是我最大的帮手。”

在印尼,医疗AI曾是“稀罕物”。雷伊汉坦言:“印尼没有像一家联影智能这样拥有多病种、多模态医疗AI的公司,当初决定引进中国医疗AI时,不少同事心里都打鼓:“产品性能到底如何?”

不久后一个真实案例让雷伊汉的同事们对联影智能的AI刮目相看。雷伊汉曾接诊一名来自东爪哇省的女性患者,在胸部CT扫描中,AI提示患者右肺存在一个磨玻璃结节,并预测该结节为恶性。而这个结节,当地医生此前并未发现。

“这类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特征不明显,医生很容易漏诊。多亏发现及时,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预后非常好。” 雷伊汉感慨道,如今有了中国医疗AI助力,印尼患者也能享受到高端的医疗AI服务。科技不该有国界,能让更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才是医疗AI的真正价值。”

从新疆莎车到印尼雅加达,中国医疗AI正跨越山海,以创新之力打破地域与资源的壁垒,在全球健康版图上,勾勒出普惠医疗的崭新图景。

原标题:AI 辅助医生VS人工医生谁更强?听来自2025WAIC的一线AI之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病不出社区 小手术“家门口”... (来源:南京晨报)转自:南京晨报 医院供图 最近,患者陆女士的家属带着锦旗专门赶到南京...
创新医疗为子公司建华医院252... 来源:中访网财观中访网数据  创新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173)近日发布公告,披露其...
妙可蓝多拟注销200万股回购股... 来源:中访网财观中访网数据  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妙可蓝多”)于2025年8...
鹰眼预警:药明康德经营活动净现...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7月29日,药明康德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绝味食品财务总监王志华因个人原... 来源:中访网财观中访网数据  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517.SH)今日发布公告,公司财务总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