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任勇,数学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研质量。曾任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著有《走向卓越:为什么不?》等书。
为师之路,我是读着《人民教育》成长的。1979年,在闽西山区,我就在学校图书馆里读到《人民教育》了。直到现在,每月的新刊物一到,我会第一本拿起《人民教育》来读。
2010年第6期的《人民教育》刊发了我的征文《“刊”指一条路》,讲述了30年来《人民教育》伴我成长的故事。文章的结尾我这样说:未来路上还要有你—《人民教育》。
这里再谈一些那次“征文”未写到的那些事儿,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未来路上”发生的一些事儿。
2011年第12期的《人民教育》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我教数学的“土”经验》,一时间各地纷纷请我去讲这个话题。澳门数学教育研究学会专门邀请我为澳门数学老师讲这个话题;我在一次活动中巧遇李希贵校长,李校长一见我就说,你在《人民教育》发表的“土经验”文章,我第一时间就让数学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轻工业出版社编辑读了这篇文章后,打来电话,希望我把文章扩写成书,半年后《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出版了。
厦门市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心灵家园,我把他们的成长故事写成《“明师”群起的成长之源》,发表在《人民教育》2012年第18期上,没想到这样一篇文章至少点燃了厦门教师的阅读热情,又诞生了几百个“学习共同体”,阅读之风,吹遍鹭岛。
我的“时代呼唤新型教研员”的讲座,受到教研员的好评,《人民教育》编辑刚好需要这样的稿件,于是《教研员,做更好的自己》发表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3期上。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高一筹”,教研员角色重塑的“新走向”,教研员教研方式的“巧重构”,引领“教研”走向“诗意的修行”。
《教学设计的辩证法与教学实施的三境界》是《人民教育》编辑向我约的稿,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设计”诚可贵,师当有新“能”;“实施”价亦高,师当求新“境”;好的“设计”期盼更好的“实施”。这篇文章入选朱永新教授主编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一书。这篇文章能入文选,是很不容易的。
《乘着“研究”的长风》这篇文章上了《人民教育》2020年第10期的封面,文中谈了我的“研”无止境:研之初:长风破浪会有时;研之辛:吹尽狂沙始到金;研之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研之道:绝知此事要躬行;研之情:莫向光阴惰寸功;研之境:少壮工夫老始成。
《人民教育》就是这样,当教育需要突围时,读进去就能找到“破题路径”;当教学需要改进时,读进去就能发现“变革之道”;当你有了“思想”时,它给你一个分享的平台;当你有了“创见”时,它给你一个展示的平台。
《人民教育》,一刊在手,一路生花。(任勇)
原标题:任勇:一刊在手,一路生花
上一篇:塌房、塌坟、塌庙!!都不及身体这里大塌方!超1成女性憋出内伤,宝宝心里苦…元凶竟是它?!
下一篇:飞凯材料A股股东户数增加544户增幅0.94%,流通A股户均持股9623.33股降幅0.93%,户均持股市值18.98万元降幅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