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麦澜德)
转自:麦澜德
只进不出,是什么样的感觉?
宝宝心里苦啊!我可不想变成貔貅……
便秘是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流行病学表明:
我国人群总的便秘患病率为 9.18%。其中男性 7.28%、女性 11.24% 。
便秘!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排便困难!就是便秘?
如何科学判断?您可根据罗马IV标准(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自行判断一下。
必须符合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A. 至少25%时间排便感到费力;
B. 至少25%时间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型;
C. 至少25%时间排便有不尽感;
D. 至少25%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
E. 至少25%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F. 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次。
便秘!为何偏爱女性?✦
便秘,
女性患病概率要比男性群体高近4%!
它为何会偏爱女性?
因为诱因多啊!
诸如:年龄、孕产、盆腔手术、慢性盆腔痛等,都是导致女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由于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子宫平滑肌松弛,降低了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易造成排便困难。
在孕晚期,子宫不断变大,腹直肌与盆底肌不断被牵拉,导致盆底肌松弛、腹压减弱,在收缩无力的状态下也容易造成便秘。
产后女性为何还易便秘?原因有四点:
1. 生产因素导致盆底肌损伤加重,使其变得更松弛甚至断裂,加上产后体质虚弱,腹部压力降低,排便困难。
2. 产伤造成的淤血性水肿,会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3. 分娩时使用了麻醉剂,使得肠道蠕动变迟缓,产后一些止痛药的使用也会抑制肠蠕动。
4. 术后切口会导致不敢用力排便,排便会更加困难。
随着年龄增长,患盆底疾病概率会随之增高。
盆底疾病与便秘关系也很密切。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调查:有症状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便秘发生率比没有脱垂的患者要高2.3倍。
便秘!危害有哪些?✦
便秘,对身体的伤害是“实打实的”!
✅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有害毒素会蓄积并被肠壁吸收,通过静脉循环进入人体内,危害健康。
✅便秘会造成女性盆腔和肛周血液回流障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肛裂和痔疮。
✅ 长期便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改变,造成月经周期紊乱、黑色素沉着、产生黄褐斑、痤疮等。
✅ 便秘伴随的腹压增高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一项高危因素。
便秘!我们如何应对?✦
◆ 合理饮食
摄入充足水分以及足够的膳食纤维。推荐成人每天1.5-2.0L的液体摄入。
成人膳食纤维的推荐量是每天至少20-30g,指导患者“小剂量开始和缓慢增加”的策略。适量食用能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甜杏仁等。
◆ 适度运动
有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如:揉腹、提肛运动、步行、慢跑、太极、八段锦等。
◆ 良好习惯
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 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膨松药)
渗透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
促动力药
氯离子通道激活剂
◆ 生物反馈治疗
循证医学证实生物反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生物反馈治疗能持续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于混合型便秘患者先予生物反馈治疗。
◆ 磁刺激治疗
对于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中我们可通过磁刺激治疗,来帮助患者改善便秘的症状。
写在最后
宝宝心里苦!!“只进不出”的困扰不容小觑,尤其对女性而言,成因复杂且危害不小。
但请别灰心!从足量饮水、高纤维饮食、规律排便习惯和适度运动入手,是改善的基础。若问题持续,务必及时就医,医生可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物理疗法(如生物反馈、磁刺激),特别是针对盆底肌问题。
肠道顺畅,身心舒畅,积极应对是关键!
文 字:牛首山下
审 核: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