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前瑞 本报记者 唐沙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河北省大名县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品质生活新大名的发展历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挥智库平台优势,帮助大名引入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产业资源,助力大名县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治沙改土、科教兴农,昔日黄沙地已蜕变为沃野粮仓
大名县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口帮扶县。历史上的大名曾长期土地贫瘠、风沙肆虐。千百年来因黄河改道和长期风力搬运堆积,形成了大面积沙丘地带。“大风沙落如雨下,小风沙起冒黄烟。沙丘顺风自动滚,遍地青苗全吹干。”新中国成立后,大名县五十六万亩沙质土壤仍瘠薄低产,几十万农民难脱贫困。
1986年,北京农大陶益寿教授等24位师生扎根大名黄河故道沙区,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大名沙改实验站”。经过不懈努力,昔日的黄沙地已蜕变为沃野粮仓。1995年9月,中共大名县委、大名县人民政府向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送去“治沙改土科教兴农成绩卓著人民称颂”十六字石碑。
如今,大名县继续发扬老一辈“科教兴农、振兴大名”的精神,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延续并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致力于在黄土地上推广再生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推广再生农业是助力农业绿色转型的科学有效举措
国外实践证明,再生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品质、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业减排固碳方面有显著作用。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再生农业认定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国际上,美国等多个国家近十年来积极推动与实践再生农业。
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我国北方10余个省份,由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力偏低、水土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黄土区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防控土壤退化、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益,是黄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国研中心发挥智库帮扶作用助力大名农业绿色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定点帮扶河北省大名县工作。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5年定点帮扶河北省大名县工作要点》,明确将推进“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再生农业研究”试点项目、黄土区耕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项目,作为助力大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3年11月6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嘉吉公司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启动再生农业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年5月2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大名县委、县政府合作召开“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再生农业研究”项目启动会暨专题研讨会。邀请美国嘉吉公司、瑞士雀巢集团、麦当劳等世界500强企业代表,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美国商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再生农业实践进展、国际经验及推动我国再生农业发展等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2025年7月18日,中国农业大学大名再生农业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大名县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杨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大名县委书记高巍,大名县县长李爽,中国农业大学大名再生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土地学院教授李保国出席揭牌仪式。
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大名再生农业研究院将继续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帮扶工作下,聚焦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贯彻“治沙、沃土、再生、智创”的发展理念,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强与嘉吉、雀巢等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贡献“大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