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博览”消夏 暑趣无穷
——邯郸市公共文化场馆变身清凉文化驿站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不少市民、游客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在凉爽惬意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参观展览,开启夏日文化消夏新体验。
步入邯郸市图书馆,凉爽舒适的感觉扑面而来。借阅区、阅览室、自修室,座无虚席。书页翻动的声音轻柔,阅读者的身影专注宁静,大家或沉浸书海,或伏案学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市民张睿低声道:“外面太热了,图书馆环境好,孩子在这里可以安心写作业,我也可以看看书。”据该馆副馆长商丁元介绍,现在每天到馆人数3500人以上,为此馆内增加了座位,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左右,同时实施延时服务,保证让大家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除了图书馆,文博场馆则立足馆藏资源,以特色展陈、多样研学等形式,立体多维、生动鲜活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避暑胜地。
正值暑期,邯郸市博物馆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距离感受古城邯郸的独特魅力。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范文平 摄进入暑期,来北朝考古博物馆观展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走向隋唐——东魏北齐艺术文化集萃”为主题的展览展陈了北朝时期的陶俑、瓷器、壁画、墓志铭等珍贵文物。大家有序参观,仔细聆听讲解老师讲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虽然我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但依然感觉很惊艳。陶骆驼、俑阵、罗马金币,一件件藏品生动展现了1500多年前北朝时期文化交汇、民族融合的历史风貌。”石家庄游客温静说。
正值暑期,邯郸市博物馆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距离感受古城邯郸的独特魅力。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范文平 摄在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 ,“趣味成语你说我猜”活动吸引了辖区内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中,主持人用生动的描述、有趣的动作引导猜题,从“守株待兔”的经典寓言,到“围魏救赵”的智慧典故,一个个成语谜题点燃了抢答热情。同学们小手高举、思维飞转,抢答成功时的欢呼、答对题目收获小礼品的喜悦,让整个大厅充满了青春活力。
峰峰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七彩假期” 科普公益活动,青少年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花草纸灯。
北朝考古博物馆举办暑期陶艺体验课,孩子们在听讲解、观文物、触陶土、创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是7月20日,种子种下第六天,小苗长出2厘米高,有1—2片绿叶……”华丰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张佳伊高兴地说。与张佳伊一样,来自华丰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磁山文化博物馆“一粒小米的故事——谷子种植全程研学季”活动中,用稚嫩的双手触摸“磁山粟作”的悠远根脉。
磁山文化博物馆举办“一粒小米的故事——谷子种植全程研学季”活动,小朋友们认真学习翻整土地、谷子播种和工具使用等农事技能。
博物馆展厅内,考古发现的八千年前碳化粟粒让小家伙们睁大了惊奇的眼睛,“这些就是我们的祖先种下的小米吗?”来到博物馆研学基地磁粟园,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神农”,学习翻整土地、谷子播种和工具使用等农事技能,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千古名句里,感受到耕耘的辛劳。本次研学季将持续至金秋谷熟时节,孩子们还将参与田间管理、传统收割与脱粒体验,亲手完成一粒小米从播种到归仓的全过程。
磁山文化博物馆举办“一粒小米的故事——谷子种植全程研学季”活动,小朋友们认真学习翻整土地、谷子播种和工具使用等农事技能。
炎炎夏日,我市的公共文化场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市民和游客撑起一片兼具清凉与丰盈的文化绿荫。图书馆的静谧书香,博物馆的寓教于乐,美术馆的审美熏陶,大家收获的远不止一份清凉,更是一次滋养心灵的文化之旅。
邯郸书城的阅读氛围浓厚,清凉的环境与浓厚的书香相互交融,不少市民来此享受阅读时光。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周绍宗 摄图片除署名外,由相关场馆提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