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智”变:传统制造区如何打造机器人高地?
创始人
2025-07-28 17:22:22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无锡报道

从年初获批筹建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到签约共建上海国地中心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今年以来,无锡锡山区在机器人产业动作频频。

作为无锡市重要的工业基地,锡山一直以传统制造业见长。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戚运东指出,“锡山区比较强的是传统制造业。最厉害的是两轮电动车产业,全国约一半的产量都在这里”。

而在向智能制造“进化”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旺盛的自动化改造需求,也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因此,锡山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多源于本土成长,而非单纯依靠外部招引。

在锡山,工业机器人领域依托成熟的本土产业生态和技术积累,形成了内生发展模式;而人形机器人领域则由于技术复杂性和产业链不完善,需要外部资源的补充

从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成长路径中,得以窥见锡山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思路。

面对人形机器人浪潮,锡山区能否趁势而上?

从“造脑”入手

在我国,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分别是第一、第二大工业机器人类型。在锡山,也成长出了代表性的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企业。 

无锡洲翔成套焊接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洲翔”)研发焊接机器人,要从10年前算起。洲翔董事长徐惠忠回忆道,彼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本体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但在控制软件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机械本体是“身体”,控制系统是“大脑”,运动控制与感知协调是“小脑”。

“我们的研发精力,主要在数控上。”洲翔销售总监卢海山指出,对于焊接机器人而言,如何实现脑(焊接控制系统)、眼(视觉引导)之间的协调,是一大关键。

洲翔自研了眼脑合一的智能焊接方案,能够实现“手—眼—脑”协同作业。这意味着,通过视觉系统自动识别焊缝,机器人无需人工编程,便能够根据工件的形变和误差动态调整焊接参数,完成焊接任务。

洲翔机器人工厂。摄/本报记者孙燕

从“造脑”入手,也是无锡微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茗智能”)研发重载机器人的思路。

微茗智能营销副总宋健介绍,微茗智能为数控机床提供软件解决方案,也在研发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目前国内数控系统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如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等垄断,还有待突破。”

从软件优势起步,微茗智能研发了与数控机床相配套的搬运机器人。

以该公司研发的Master机器人为例,其丝杠、导轨、减速机以及轴承等关键部件均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标准产品。微茗智能则围绕这些硬件与软件深度研发和集成:机器人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微茗MES/WMS,能够构建数字化物料追溯体系;配合微茗智能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对线体内设备数据对接以及工单管理,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华福证券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 ABB、FANUC、安川电机都是先研究运动控制技术,再从不同的侧重点进入机器人业务。

洲翔、微茗智能的思路,也符合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发展历史。

掘金细分市场

然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全球市占率超50%,其他企业如何分一杯羹?

“我们做的是焊接机器人里的细分领域。”卢海山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3C电子制造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如全球焊接机器人巨头库卡主要做汽车行业焊接机器人,汽车焊接以薄板为主;洲翔则主要焊接中厚板,用于桥梁、船舶等行业以及钢结构工程、智能建筑等领域。

从中厚板焊接出发,目前,洲翔已推出地轨式、悬臂式、龙门式等系列智能焊接工作站,搭配自主研发的钢结构智能焊接系统,可满足造船、建筑、交通等多领域钢结构智能化焊接需求。

2024年,洲翔还将焊接机器人与自动导引车(AGV)结合,推出全球首创的AGV移动智能焊接机器人。

微茗智能则瞄准了另一市场空白——重型机加工自动化搬运。

在自动化领域,关节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然而,关节机器人的负载能力通常在500公斤以下,因此在重型机加工领域,自动化程度一直偏低。

宋健指出,比如搬运500公斤以上的零件,以前大多通过吊装,难以通过自动化实现。针对重型机加工自动化搬运这一空白场景,微茗智能研发出了重载堆垛机器人Master系列。

从外表看,重载堆垛机器人像一台叉车。宋健解释道,比如高铁零件动辄几吨、几十吨,搬运不能用托举式机器人,只能用平推式机器人。 

但宋健指出,其中有不少难点:一方面,机床上下料要保证高精度,机器人放料的定位精度要在±0.5毫米之间;另一方面,面对机床上的不同产品,机器人要能快速识别并切换调度设备、基础控制,实现与机床的交互。“这款机器人没有配重就可以搬运重型零件,在搬运时要保证不变形、高精度,难度很大。”

目前,微茗智能自研的重载堆垛机器人,已可用于最大1500公斤的重型物料搬运,主要面向汽车制造、航天航空、重型机械、金属加工等领域。

面对竞争已“白热化”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锡山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也明确,聚焦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融合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发展智能装配、智能物流、智能协作、智能巡检等工业机器人,并加快在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家用及公共领域的渗透。

抢占未来赛道

除了洲翔、微茗智能,锡山还集聚了新松机器人、大德重工等本体企业,意优、恩福等零部件企业。

这也为锡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具有很多相同的零部件,如丝杠、传感器、承轴等。无锡恩福油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楠告诉记者,该公司不仅为工业机器人提供油封、软金属垫片,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关节密封解决方案。

2024年,锡山区将人形机器人列为三大主导型未来产业之一。同年,锡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园,锡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揭牌;软通动力人形机器人总部项目落户锡山。

此外,锡山区还编制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产业招商图谱,并建立了企业、项目、平台、基金四个产业发展库,招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关键平台。

从产业链看,类似于工业机器人,国内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本体方面相对较为成熟。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顾静海告诉记者,减速器企业主要在苏州、无锡,电机企业集聚在常州。“在长三角,本体结构基本就能做完。”

因此,人形机器人的竞争焦点落在了“大脑”、“小脑”上。 

国金证券研究指出,“大脑”的成熟有迹可循,且在新技术、新架构的推动下正在快速迭代。而“小脑”由于主要是负责运动控制的落地,由于其技术路线上的高壁垒和复杂性,很难通过弯道超车实现突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卡脖子”环节,后续的重要性有望日渐提升。

其认为,具备高端装备高速、高精多轴联动控制能力的企业,以及具备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本轮“小脑”成长机会中脱颖而出。

《锡山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明确,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关键部组件产业。突破视、听、力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发展高性能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及智能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不断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

对于锡山而言,若能及时抓住“小脑”赛道,也有望在这一轮产业浪潮中成为高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民日报》关注唐山丨用49年... (来源:唐山广播电视台)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截瘫伤员,积极康养、融入社会——用49年书写坚强人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王天凯...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王天凯同志,因病医...
北京2小时城区降雨量已达中雨,... 强降雨大幕再次开启,北京城区也已经大雨滂沱。气象部门统计显示,从7月28日20时至22时,全市平均降...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财联社记者获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7日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
青海牧民直播带货年销47亿单,... 转自:贝壳财经 【#活力中国调研行#|牧民变主播,草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