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安全运行主管闫自健:云端上的“能量舵手”
创始人
2025-07-28 10:17:46
0

(来源:中国民航网)

转自: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报道:“原来起落还可以这样飞!好像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被拧亮了顶灯,模糊的操纵感被照得透亮。”许多与闫自健机长搭班的副驾驶,听完航后讲评都会如此感慨。闫自健的讲评,会细致复盘起落表现、总结五边操作的细节,查找偏差修正的改进空间,目的是将飞机的稳定进近程度提升到新水准。

这些正是这位首届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大赛波音737机型综合成绩二等奖获得者、“全国民航技术能手”、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安全运行主管的“飞行密码”,一套将操作经验量化为可复制方法论、变成数学模型的能量管理法则。

闫自健参加飞行员大赛(尹思卓/摄)

逐梦蓝天:极限时刻的权衡取舍

“当年县城里连飞机都少见,谁能想到我会成为飞行员?”

闫自健的故事,要从滇西南那个常住人口几万人的边境小城说起。他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中考时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昆明的高中,命运的转折点悄然降临,“东航到我们高中招收飞行养成生。我生平第一次有机会接触民航业,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经过层层选拔,他脱颖而出。填写志愿时,高考成绩远超一本线的他,在“常规大学”和“飞行学院”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2006年,闫自健进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绵阳分院,闫自健遇到了对他职业生涯影响至深的“海豚教员”。这位体格微胖、性格温和的教员,教会了他飞行中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分配注意力、塑造抗压能力。

“第一次上飞机差点被赶下来”,闫自健笑着回忆起毕业后初入职场的窘迫。第一次上飞机跟班未及时向乘务组道谢,被部队转业、作风严谨的“小胡子”机长严厉批评,让他明白飞行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与品德的修行。“一声‘谢谢’是对团队同事最基本的尊重”。

十多年前,北京那场极端天气下的降落,是闫自健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旅客突发急症,生命危在旦夕;极端天气则迅速靠近,有航班开始备降。风切变的告警声中,他和机长陷入艰难抉择——究竟是终止进近还是尝试进近?“我两次询问机长,机长综合当时情况判断状态可控,决定在做好备降准备的基础上,继续进近。”最终机组抓住天气间隙,在安全运行标准内成功落地。旅客掌声中,大雨倾盆而下,浑身湿透的地勤人员艰难引导飞机进位的场景,深深烙印在闫自健的心底。

工作中的闫自健(杨爽/摄)

如今,闫自健每次走进驾驶舱,都会在心中默念“对旅客负责、对组员负责、对航空器负责”,告诫自己在决策时,尽量考虑得再成熟些、全面些:“曾有位教员教导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权衡取舍,留出弹性空间,不轻易减掉任何一名旅客。”

闫自健犹然记得,一次经停航班登机时间结束后仍缺三名旅客,他与地服和乘务长协商“多等十分钟”。果然,一对带着婴儿的年轻夫妇卡着关舱门截止时间匆匆赶来,原来是因为过站时给宝宝喂奶和换尿不湿、又不熟悉母婴室位置而耽误了。

深耕技术:“偷懒”背后的飞行秘诀

在闫自健的飞行理念中,“高效”“直观”“化繁为简”是关键词。

2016年,闫自健晋升波音737机型责任机长后,一年飞出了四五百个起落。高强度的飞行让他萌生“偷懒”的念头:“能不能直接找到最高效的修正手段,把复杂的飞行操作转化为精准量化的计算模型?”这一问,催生了“基准油门”飞机能量管理方法论。

“传统理念是‘看见偏差、修正偏差’,而我的理念是‘提前规划,让偏差无处可生’。”他从飞行原理出发,逐个控制落地重量、着陆形态、机场标高、地面温度、修正海压、下滑角等飞行变量,推算气象风带来的能量变化和飞机油门的修正数据,再结合自身运行经验,总结出10种典型气象模型,建立起可直接套用的五边进近参考坐标系。这套能量管理法减少了无效油门操作,让飞机稳定进近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而且增强了年轻飞行员的信心,让起落变得“胸有成竹”。

2019年,闫自健以笔名“原子键”撰写的心得分享文章《737基准油门》引发不少业内同行关注,甚至有机长致电感谢“你的方法让我在复杂天气中少了几分慌张。”也曾有人质疑,“这些仅仅是个人经验,并非手册规定”。但他相信,多一个‘选择’不是坏事。

如今,这套能量管理法在飞行圈内受众逐步扩大。此外,他还撰写了《737推力管理与稳定进近》《737下降计划》《737进近调速》等,分享自己的飞行经验。

闫自健同分部的新机长毕浩杰也深受其影响:“闫机长性格乐观,愿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乐于帮助身边的人,把多年来的飞行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无私地分享给我们。每次跟他一起飞行,他都不厌其烦地把文章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进行指导。”

传帮带教:从“刨哥”到安全布道者

2024年首届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大赛,成了检验这套能量管理理论的试金石。面对一轮轮挑战,闫自健与副驾驶何叙锋以“基准油门”方法论为核心,在模拟机内完成了一场场处置,获得佳绩。

而相比获奖,闫自健关于大赛更多的领悟,则是“巡航应急释压叠加发动机火警”科目的未尽完美与挑战带来的收获。“简单的做法是先下降再灭火,但科目设置无法立即下降高度。这时收光油门进行灭火处置,飞机会偏转,需要精准操作方向舵控制方向。然而,巡航时处置单发的舵量与起飞单发的舵量显然不同。裁判坐在身后写记录的沙沙声和近在咫尺的呼吸声,又比系统告警声更考验心理。”闫自健说,通过这些非常规的挑战,让他的抗压能力和飞行技术得到又一次淬火和锤炼。

闫自健深知,飞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备赛期间,东航集团组建“备战天团”,为选手“开小灶”定制高强度模拟机训练计划,提供英语、礼仪、CRM(机组资源管理)等培训“大礼包”,还邀请资深教员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指导。闫自健和搭档何叙锋全身心投入,携手并进,反复打磨细节,全方位提高了综合能力与素质。

在东航云南公司,闫自健有个亲切的外号“刨哥”,源于他爱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何叙锋还记得,备赛期间闫自健执着于把每一本手册都吃透学透。“我只是在记忆程序,而他是在理解程序。他不仅要把程序本身弄清楚,还要把程序的设计原理弄清楚。所以他面对复杂情况游刃有余,总能分析得出最优解。”

工作中的闫自健(培育/摄)

飞行技术不是个人秀,而是团队的协同与传承。从编写万字技术文章到录制百个实战教学视频,闫自健的“传帮带”不拘一格。“与其被动应对风险,不如主动提升飞行稳定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正着手将纸面课件升级为“实战”视频案例,帮助飞行员更好地理解飞行过程中的偏差变化。

这位“能量舵手”如今已把目光投向更高维度的团队成长。担任安全运行主管后,他与机队飞行员开展技术交流,从技能大赛题库和日常积累的学习题库中挑选与实际运行相关的内容,帮助运行人员巩固和加强理论水平。

今年,闫自健的“业务”更进一步,牵头组建了东航云南公司桥载设备精细化管理项目小组,致力于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运营质量,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从滇西小城到万米高空,从技术创新到团队管理,15年的飞行生涯,闫自健常在心中将“三个敬畏”反复描摹:每个人在规章的保护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守护全行业的安全生命线,实现“敬畏生命”的最终目标。(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8日豆一下跌1.66%,最新... Hehson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28日收盘主力合约豆一2509,涨跌-1.66%,成交量1...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或...  XX—XX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XX年是紧张的一年,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我带着不安...
陕西证监局责令五矿期货西安营业... 近日,陕西证监局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了关于对五矿期货有限公司西安营业部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ST太和跌0.70%,成交额... 7月28日,*ST太和(维权)跌0.70%,成交额2999.42万元,换手率2.08%,总市值14....
霍普股份涨4.13%,成交额1... 7月28日,霍普股份(维权)涨4.13%,成交额1.71亿元,换手率5.85%,总市值31.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