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殷铁军 钟哲
子夜时分,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北部湾港的宁静,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军地联合演练拉开帷幕。
“军港遭敌损毁。”数艘返港补给的舰船紧急调转航向,驶向就近的备用码头。面对突如其来的保障任务,数公里外的军地联合指挥所里,广西军区某部军官谢亮瞪大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盯态势大屏,沉着冷静应对,相关需求保障计划精确分送到各保障单元,敌无人袭扰行动被精准调控兵力处置,油、水、气迅速补充到舰船“体内”。
“八一”前夕,谢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说:“作为边防一线的军官,必须项项优秀,这样守国门才有底气。”
提及成长经历,谢亮感触最深的就是军改之后省军区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他说:“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对现有战备训练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是一个重点规划项目。”
那年,随着机关职能调整,这项任务落到了谢亮负责的业务部门。
“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但谢亮从不放弃任何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受领任务后,谢亮边学边干,和战友铆足了劲儿。从精心拟制升级改造可行性报告,到打通各类设备上下通联的“经脉”,再到协调多方厂家实现设施设备的无缝对接,谢亮和战友用3个月时间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一年后实现流程再造、机制创新,两年内完成全面升级,为提升省军区系统援战保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谈及参与重大任务经历,谢亮坦言每次都压力山大,但也收获颇丰。那几年,他先后完成6项重大课题研究和重点项目建设,其中1项获全军性重要奖项,4项获战区级奖项。
2021年12月,一纸命令将谢亮调任沿海一线工作。到任伊始,如何让民兵队伍在新时代取得新成绩、焕发新风采,成为军地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主管单位民兵建设的谢亮深入思考后,为民兵队伍定下了“向新兴领域拓展、向新质力量聚焦”的转型方向。
随后,他带领调查小组跑遍驻地30余家高科技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梳理了一份详细精准的兵员潜力数据表。经过岗位需求与能力指标匹配,直升机飞行员、快艇驾驶员、网络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救生潜水员等一大批新型人才被吸纳入队,新域新质民兵分队初现雏形。
去年,多款新型装备相继配发,谢亮又将训练场直接搬到海上,并第一时间联动装备生产厂家,带领骨干边学习理论,边实操验证。几个月里,他们编写出16种型号新装备操作手册和配套训练教案库,为遂行海上支援保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争,从来不只是战时实力的比拼,更是平时攻坚的较量。只有积极思变求变,才能为打赢现代战争提供可靠的依托。”谢亮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