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垣曲县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生父母监护权,让“黑户”女孩重获新生——
一纸户口页的守护
记者 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7月14日,一份庄严的判决让安安(化名)告别了长达13年的“黑户”身份,更以法律的名义,将保姆王某十年如一日、超越血缘的母爱,牢牢刻进法律文书的字里行间。
12年前,一对夫妻聘请王某照顾当时不到1岁的女儿安安后,便当起了“甩手”父母。起初,他们还向王某支付工资,但到2017年以后,他们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任何音讯。
近日,垣曲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申请指定监护人案件,判决撤销这对父母的监护人资格,并指定申请人王某(保姆)为安安的监护人。
超越血缘的母爱
时间回溯至2013年。为谋生计,垣曲县居民王某赴北京做保姆,照顾雇主陈某、吴某不满1岁的女儿安安。其间,王某两次假期返家,陈某均以“无暇照顾”为由,要求王某将襁褓中的安安带回山西老家。2014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王某欲带孩子返京时,陈某却以房屋拆迁、人不在京等理由一再推脱,就这样,安安“暂时”留在了王某家。起初,陈某夫妇还向王某支付工资,但到后来,二人便音讯全无。自2014年起,王某便精心照顾着安安,成了她的依靠。
10余年光阴流转,王某倾注了远超雇佣关系的心血。10多年来,王某用并不丰厚的收入,为安安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安安喜欢画画,王某就给她报画画班;安安喜欢跳舞,王某就陪她一起跳舞……
直至2024年,升入初中的安安面临中考报名的现实壁垒——没有户口、没有学籍。“过了暑假就要升初二,要是没有学籍,就不能参加中考会考,娃娃的学业可耽误不起。”眼看孩子马上要上初二,王某更加着急。
为了孩子的户口和学籍,王某先后奔走多个部门,一遍遍诉说孩子的困境。然而,由于涉及监护权、户籍政策等多重复杂因素,问题始终难以得到圆满解决,只暂时解决了安安以借读生身份上学的问题。
“如我在诉”破困局
万般无奈下,王某向垣曲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陈某、吴某监护人资格请求,同时提出申请指定其本人担任安安监护人请求。垣曲县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
垣曲县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考虑到案情复杂、时间较长,跨省取证困难,指派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李玲担任审判长办理此案。李玲深知此案事关孩子的前途命运,为了能赶在秋季开学前彻底解决问题,她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在短短6天时间里,辗转陈某、吴某居住地北京及户籍地成都,对二人的真实情况及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取证期间,团队辗转动车、公共汽车,有时一坐就是13个小时,常常从早上一直忙碌到下午,连吃饭都顾不上;到了晚上,又马不停蹄地勘验安安亲生父母的住宿环境。团队还先后走访了安安临时就读的学校、村委会、教育局、民政局等,全面搜集证据。最终,他们不仅找到了这对失联多年的父母,更查明了他们无固定住所、无固定收入,且身负高达200余万元债务等实际情况,其客观条件根本无力履行监护职责。
尤为关键的是,在走访期间,法官耐心倾听了安安本人的真实意愿。她眼神坚定地表示:“我愿意当我爹、我娘(王某)的娃!我只想让她(王某)当我的监护人。”孩子的心声,是对王某无私付出最真挚的回应,也成为法院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垣曲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吴某怠于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其监护资格应予撤销。王某虽与安安无血缘关系及法定义务,但在未获足额报酬情况下,出于对未成年人的深切关爱,长期视如己出地抚养安安逾10年,双方已形成亲密稳固的抚养关系。王某具备抚养能力且自愿承担监护责任,其行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据此,垣曲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户籍页上的新生
为了把判决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安安的户口和学籍问题,李玲团队顾不上连日奔波的疲惫,立即来到垣曲县公安局,向相关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安安的特殊情况、法院判决的理由,以及为其办理户籍的紧迫性。垣曲县公安局得知安安的情况后,简化流程、特事特办。
7月15日清晨,就在判决生效的第二天,在垣曲县公安局大厅,安安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
当安安的指尖抚过户口簿上属于自己的那一行字迹时,阳光恰好落在她扬起的嘴角。王某看着安安眼里重新亮起的光,悄悄抹了下眼角——那些省吃俭用的日子、四处求助的奔波、深夜难眠的焦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掌心的温度。
李玲和同事们站在一旁,看着这对母女紧紧相拥,连日来的奔波疲惫烟消云散。这张小小的户口页,承载着法理温情与超越血缘的母爱,见证着双重守护的力量,也为一段崭新人生锚定了温暖起点。
上一篇:北京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