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闲不住,退休后找到一份喜欢的烹饪工作,同时坚持练习吹葫芦丝,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她每次整好一大桌菜就会提前邀约,剁椒鱼头、尖椒酿、南瓜煎饼……这两三年里我们吃到不少她的拿手好菜,拥有如此近邻真是口福满满。
和小春的友情当然不止于美食,更吸引我的是她的品质。那天,她在微信里说:“我一进门看着阿婆满脸愁容,似乎快要不行了的样子。因为以前的粉碎性骨折又发作了,阿婆疼得坐立不安。喂她吃完一碗面,吃下一颗止痛药,观察一段时间,等病痛缓解一些我再离开。”这位80多岁的阿婆是一名退休教师,她的孩子们不常在身边,小春是被请到家里照顾老人的,热心的她在了解阿婆的家庭情况后,决定为老人多做一些。小春看着阿婆的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觉得她实在太难,想着也没人愿意来了,就继续再帮她一阵子。令小春欣慰的是,阿婆虽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但每次被照顾完都会笑着道一声“谢谢”。
小春的爱人大堃说,父母教导我们,未老未知,人总有作难的一天,总有需要帮助的一天。人生得意时不要太傲气,友好和善,尽可能地去做就好。大堃是个善于跨界的多面手,做过建筑、保险等行业,还是一家医院的护师,每天早出晚归之间,还不忘拍几幅朝阳和晚霞及路上小景与我们分享。很喜欢听他闲暇时讲述病房里的见闻,病痛的背后反映出家庭故事里有温暖也有无奈。大堃的乐观极具感染力,明明是忙乎了一天已很疲惫,但他和小春对生活的热爱总能在厨房里绽放——两人热衷于研究烹制菜品,自制而出,不参考任何食谱。他们家的厨台旁并排着一个茶几,在焖煮的间隙,大堃还会随手练几笔大字,小屋中总弥漫着墨香与饭菜香,这何尝不是一幅温馨的人间烟火图啊!那碗碟叮当作响间所传递的温度,在繁杂的日常里成就了最抚凡人心的慰藉,或许这就是人世间最质朴、最无言的微光吧。
小春和大堃的双亲在多年前相继去世,记得小春伺候卧床婆婆时的那段艰辛,我也不由想起十年前回北方陪伴姥姥的那段时光。无论是照顾自家的长辈,还是面对社会上的长者,对老人的敬重与关怀,就像一条千古长河,无声流淌着人间最根本的善意。
这世间还有无数的小春和大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悄然做着关怀事业。我曾走进过养老院和福利院,除却物资上的帮助,我发现在精神上得到关怀才是重中之重。不只是对老人,对留守的孩童亦然,关怀照亮了老人孤寂的暮年,还给予了孩子向上的期冀,在生命的两端,这照拂幼小与守护衰微的双翼,恰是古老仁心的完美诠释,代代相续……
当年轻的手与苍老的手相互搀扶、相互依偎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血脉承续的眷恋、生命反哺的深情,那更是人性深处温存的火种,在岁月湍流之中,在暮色四合之际,能彼此掌灯,默默然在相顾温存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里,照见最朴素而本真的自己,更照见民族灵魂深处不熄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