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守牢北方生态屏障
创始人
2025-07-28 07:27:35
0
   在督促治理草原矿山地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现场,西乌珠穆沁旗检察院工作人员为代表们介绍该院履职情况。 本报通讯员王中丹摄   在元上都遗址内的古树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马背公益守护人”向代表们介绍古树保护情况。 本报通讯员王中丹摄   代表们走访蒙草集团。 本报通讯员郑维摄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在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组织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走访内蒙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座谈会。 本报通讯员郑维摄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先行先试的探索地和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的践行地,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履职成效如何?

  7月14日至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主题,邀请安徽省15位全国人大代表实地了解、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关建议落实情况。在为期5天的实地视察中,代表们辗转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两地,亲身感受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实践,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建言献策。

  ●坚决扛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重大政治责任

  在7月14日下午召开的汇报见面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永君向代表们介绍了内蒙古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并表示将持续推动“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扎实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重大政治责任。

  内蒙古能源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在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开始施行。其中第74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破坏矿产资源或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矿产资源属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范畴,是公益诉讼检察的法定领域。7月16日下午,代表们实地查看一起检察机关督促治理草原矿山地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现场。

  车窗外轻风吹过,草浪翻涌,一浪高过一浪。“草场哪里被损毁了,怎么看不见呢?”虽然一路走来,地表土质的变化让大家感觉到已经进入矿区,但却看不出草场被损毁的痕迹。

  “各位代表,您目之所及的山坡便是曾经因开采被破坏的草原。”西乌珠穆沁旗检察院工作人员现场为代表们介绍该院履职情况,如今草原植被已经恢复,与周边生态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到损毁痕迹。

  2004年至2018年,锡林郭勒盟某煤业公司(下称“煤业公司”)在未经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亦未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手续的情况下,露天采矿,占用、损毁天然草原6200余亩。煤业公司虽然于2008年编制了复垦方案,但因采矿持续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等历史遗留问题,直至2021年4月,仍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

  为有效解决公益损害问题,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对县级政府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经检察人员磋商、督促后,该县政府相关部门仍然履职不力,矿山地质环境未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未恢复,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依法提起诉讼,诉请政府限期依法履职或者启动代履行程序,并就代履行费用依法追偿。

  经公开开庭审理后,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同时,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对煤业公司破坏草原生态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该公司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费1.59亿余元,草原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近3900万元,经调解,诉讼请求得到全部支持。2024年8月底,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已治理完毕并通过验收。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派人专程到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当面致谢。

  “检察机关协助政府追缴治理费和生态破坏价值近2亿元,助推政府依法行政,协力排忧解难,充分彰显了行政公益诉讼督促之诉、协同之诉的制度价值。”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尹桂君特别向代表们介绍了该案的意义所在。该案也成为检府协作的典范,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服务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此类社会治理难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协作配合、共管共治。”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说,他同时建议检察机关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辅助案件办理,推动公益诉讼检察提质增效。

  “这个案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希望能进一步将公益诉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加大公益诉讼职能的宣传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淮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兼)王敏说。

  “为了把案件办实,我们的检察人员无数次往返这条路。”返程路途与去程一样泥泞颠簸,代表们几度从座椅上被颠起,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伊拉图向代表们介绍说,这就是检察履职的常态。

  ●“我们都是守护人”

  “系上蓝色哈达,希望古树常青。”在元上都遗址古树保护案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电仪维修工杨山红按照提示牌在指定围栏区域系上哈达,为百年古树祈福,其他代表也纷纷送上祝福。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内的“丹垣护壁榆”两棵古树,扎根城墙数百年,与古城墙形成“树倚城生、城因树存”的独特共生景观,既是活态的历史坐标,更是当地民众心中的精神图腾,二者共同构筑起元上都遗址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景观系统。

  今年年初,正蓝旗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遗址内古树存在保护措施不到位问题,由于未设置保护围栏及标识牌,游客可以直接接触古树,古树枝条上被系满哈达,加之长期缺乏维修养护等措施,遗址面临着自然侵蚀、人为损坏等诸多问题,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古树生态功能退化与城墙物理结构损毁的连锁反应。

  2025年4月,正蓝旗检察院对该案立案调查,并组织召开“古树保护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商保护良策,并于当月向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和林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现两部门已启动制定协同保护方案,完成围栏设置。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踪整改效果,探索古树与古城墙协同保护方案,确保珍贵遗产永续传承。

  2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马背公益守护人”现场履职,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纷纷上前询问。守护人告诉代表们,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重点文物保护区域承担巡查、普法、线索上报等工作。

  “我们都是守护人,目标一致,我要向你们取取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权也承担了所在地区的林木守护人工作,看到同行倍感亲切,特意与“马背公益守护人”合影留念。

  尹桂君向代表们介绍,正蓝旗检察院立足地域特色与检察职能,以守护草原文化遗产为核心,创新打造“马背公益守护人”文化品牌,旨在成为北疆牧区法治守护文物的标杆,如今该院已聘任22名“马背公益守护人”,希望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

  “守护公益的名片被擦亮了,工作做在了点儿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为该项工作点赞。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广奇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社会公益,人人都能成为公益守护人。

  ●“传红守绿”护卫天边草原

  “每一寸土地都有每一寸土地的精神,我要把这种守护土地的精神传回去,这背后是看不到的汗水和泪水。”7月17日上午,代表们走访“传红守绿·共护公益”工作示范点,了解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积极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以保护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己任,守护“天边草原”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副镇长,忠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惠贞感慨,深刻感受到内蒙古检察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此前,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机动车非法碾压草场”线索后,联合相关部门赴案发地进行调查取证,利用铁塔视联监控平台进行图像比对,最终认定了违法事实。

  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及时向辖区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向社会发布关于严禁机动车辆随意碾压破坏草原的通告,同时,发挥蒙草研究院“公益守护人”在草原生态修复上的专业作用,与管理区行政部门进行磋商,共同商讨生态修复方式,经对454亩受损草原补植复绿后,该地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鲜草亩产量优于地区平均值。

  “希望加大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好美丽大草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实训中心负责人、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贾亮表示。

  返程途经乌拉盖管理区检察院,代表们走访了该院主要功能区,进一步实地了解检察工作职能。

  这个小院编制还不到30人。“这个小小的检察院令我印象深刻,大门就对着马路,没有院墙,老百姓随时进来咨询,非常接地气。”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舒城县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菊说。

  “一路上的困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晓婵是一名中医,她说平时用的黄芪、芍药等中草药竟然在这里遍地生长,令人震撼。一路上看到了检察机关在恢复草原植被方面的不懈努力,但她对于被破坏的植被怎么恢复治理了解甚少。

  7月18日上午,代表们参观了蒙草集团。全国人大代表,蒙草集团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向大家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草原、植被如何修复,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晓红还向大家介绍了呼和浩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在这里,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闭环,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眼见为实,为检察公益诉讼建言献策

  7月18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主持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走访了解内蒙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反馈意见座谈会,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他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目前,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已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也是本次走访的主要议题。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先行先试,2021年以来在多部地方立法中写入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如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黑土地保护条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提供了实践经验。代表们对内蒙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持续强化生态安全保护、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等提出意见建议。

  “一路走来我们走访了矿山治理、古树保护现场,看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效果显著,检察公益诉讼发挥了很大作用,具有内蒙古特色。”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毅建议检察机关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在立法过程中体现系统性,发动更多力量参与,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最高检特约监督员金葆康建议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完善,加快制度供给,进一步明确范围程序,为依法履职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庆师范大学校长彭凤莲则对公共利益的边界如何划定提出建议,表示要突破大案小案的思维,提倡类案思维,考虑类案对社会的影响性。

  “检察机关督促治理草原矿山地质环境,也是在帮政府解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最高检特约监督员吴梅芳建议检察机关和党校合作开发典型案例教学,党校学员来自政府各个部门,应该让这样的典型案例走进党校课堂。

  多位代表还提出,可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开发便捷的小程序等,扩大志愿者队伍;推广双语检察官,加强线上培训等。

  “以公益诉讼为笔,绘就北疆新图景。”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行政部经理李杨寄语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国华表示,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均已详细记录,一定加以落实,让更多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方智投控股午前涨超7% 上半...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自然资源部针对浙江上海启动海洋... 据自然资源部官微消息,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影响,上海、浙江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一...
推出体舞融合课间操 探索素质教... 岳阳日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罗黛萍 程娟)如何让课间操既强身健体又陶冶情操?2025年7月23日至...
华电新能等在枣庄成立新能源开发...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7月28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电通盈(枣庄)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中证A50ETF(159591... 7月28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ETF(159591)跌0.17%,报1.209元,成交额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