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当前的大学教育,在‘求真’之外,还应有‘求善’的理想,我们必须对知识的多维性,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做进一步的诠解。”在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阳明学堂顾问金耀基以科技时代为背景,结合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深刻阐述了“求真”之外,“求善”“求美”的教育价值。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以科学(及科技)为基底的科学文明时代,科学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难以比拟,极大改变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状态。”金耀基开篇便点出现实语境,他同时强调:“在科学真理之外,还有其他学问。现代大学中,追求生命的学问也应有一席之地。”
金耀基进一步阐明观点,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学双修的人,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求善”“求美”的人文熏陶,不能只停留在“求真”的知识传授。
在他看来,知识具有多维度,既有“求真”的科学知识,也有“求善”“求美”的人文知识。“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生命取向等问题,都需要‘求善’‘求美’的知识来解答。”而儒家讲“仁德”、王阳明讲“致良知”,正是“明明德以求至善”的主观主体性人文知识,为生命学问提供了重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