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与魂: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
创始人
2025-07-28 06:22:32
0

  韩庆祥

《根与魂: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韩庆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最为基本也最为根本的核心范畴和重大命题,且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

  在涉及中国发展命运的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三种不良倾向:在“古”的问题上,要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解决当今中国的一切问题,要么对中华传统文化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在“今”的问题上,要么厚古薄今,要么厚今薄古;在“中西”问题上,要么妄自菲薄,全盘西化,要么狂妄自大,全盘否定西方。这些倾向涉及“古今中西之争”,其实质是意识形态之争、文化主体性之争。

  从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角度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理论谱系,二者的较量是意识形态上的根本较量,从根本上也是“主体性”的较量。一定意义上,一切之争都是“主体性”之争,都是围绕“主体性”而展开的。当前,“古今中西之争”或意识形态之争,总体且根本上可归结为这两种理论体系之争,都可以在这两种理论体系之争中加以定义和解释。研究这两种理论体系,构成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具有总体性、标识性的前沿问题。把这两种理论体系及其实质搞清楚了,其他关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就容易搞清楚了。

  中国式现代化内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点,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立足点,还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主要在中国。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欧洲乃至西方,由此便产生了欧洲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进一步拓展,就是“西方中心论”。黑格尔对“西方中心论”作了最为精致的哲学论证。“西方中心论”把“线性道路”“单数文明”“种族优越”“天赋人权”“社会进化”“理性标准”“普世价值”“开化使命”“美丽神话”“唯一哲学”作为核心要素和标识性范畴,其中蕴含着野蛮的基因和逻辑,必然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在21世纪,作为帝国文明的西方文明,因其哲学根基是“主客二元对立”,立足点是市民社会,它便强调客随主便、主统治客,强调西方自我利益至上,这就必然导致世界的对立、冲突、分裂、暴力和战争,从而使整个世界陷入困境。在这种意义上,西方文明开创不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在积极主动应对西方现代化、“西方中心论”冲击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拓展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中心论”的冲击作出了具有历史主动性的应对,也提出了“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四大理论论断。中国式现代化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建构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理论体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因此,21世纪世界文明的中心便会历史性地向东方的中国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道路多样”“文明互鉴”“民族特质”“为他人性”“国家治理”“人民至上”“共同价值”“人类命运”“世界贡献”“普惠哲学”为核心要素和标识性范畴。它既破解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迷思,解构了“西方中心论”,也确立了我国在现代化问题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使我们掌握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的话语权,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过去的现代化在中国转向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使“世界失我”经由“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此外,它还有助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而上述这些,都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终是为了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里所讲的“文化主体性”,包括“合”“体”“立”“破”“用”“权”六大要素。合,就是“两个结合”;体,就是魂脉和根脉相结合造就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立,就是立足中国大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确立习近平文化思想;破,就是用“新的文化生命体”破除“西方中心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用,就是明体达用,以“体”达实践之用和理论之用;权,就是党掌握文化领导权、话语权,拥有思想力量和文化力量。

  有人曾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是刀枪,二是思想,但归根到底,刀枪总是要被思想战胜的。新时代,我们已经拥有思想的力量,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但是只有思想和文化而没有实践成效,人民群众是不容易感受到思想力量和文化力量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精辟的论断,其中的“感受到”是经典之语,它表达的是“存在”和“实在”,是存在感和获得感,是思想理论的实践效果。那些只喊出震撼世界的口号而在行动上不付诸实践的人,是难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其力量的。在这个意义上,“实在就是被感受”。因此,我们要把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上。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银行的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银行面... 技巧  1、个人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上的优势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成绩上的优势,另一种是实际操作能力的优...
行政文员最新或2023(历届)... 弹指一挥间,最新或2023(历届)已经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来,作为公司的行政文员,一年来,在公司各部...
最新或2023(历届)公务员年... 光阴飞逝,不知不觉,最新或2023(历届)已经悄然离去了。回顾最新或2023(历届),在领导的关心、...
怎么做面试自我介绍 怎么做面试...  1、自己的简单经历  如毕业的学校,就读的专业,专业最好与应聘的岗位相关,专业不相关的时候,要说明...
华电新能等成立新能源公司,含工... (来源:企查查财经)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电(乡宁)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魏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