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创始人
2025-07-28 04:46:16
0
  • □陶文昭

    ●要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国部署,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使命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追求。它体现了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文化使命不仅关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涉及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其核心内涵包括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文化使命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现代化进程提供精神动力。提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赓续中华文明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角度作出的庄严宣告,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和厚重的人民情怀。我们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新的文化使命是时代的深切呼唤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中国风雨如晦,在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个总体使命更为具体形象地说,就是“四为四谋”,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文化复兴推动民族复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发展、文明赓续进步中确立和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自强不息、辉光日新,塑造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展现和落实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具体到文化上,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书写中国文化建设新篇章。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宏伟、更深沉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在改革发展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部署,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包括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我们要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国部署,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新的历史担当

      文化建设在新时代被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为建设文化强国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新时代伟大征程,新的文化使命启示我们,要站在文化的轴线上,以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牢牢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深沉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任务更明确,道路更清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要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要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在守正创新中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血脉。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滋养。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国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铸牢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澳大利亚物流软件巨头WiseT...   澳大利亚物流软件制造商WiseTech Global周一表示,已任命其首席幕僚官祖宾·阿波(Zu...
AI向规模化商业落地 大模型驱...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财联社)《科...
特教学校副校长个人工作自我总结...   作为一名副校长,我能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开展好所分管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观念,能以全新思想...
探索“风险管控+金融赋能”文保...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本报记者 朱艳霞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全国范...
山西全力搜救失联人员车辆 已...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记者 王怡静 原勋记者从山西大同“7·27”应急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了解到,27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