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进现实 中国把机器人故事讲得更接地气
创始人
2025-07-28 01:15:34
0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日至7月28日在沪举行,800余家企业带来了3000余项前沿展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展馆内,机器人徜徉于人流中,生产线、便利店、格斗场的主角均是机器人,它们各司其职,宛如在机器人社区生活……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路,也是中国向全球AI领跑者进阶的路。

  让机器人比拼技能,是本届大会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在展厅的威客小吃街里,银河通用销售机器向记者递来了一袋零食;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复旦抓豆腐机器人等也在各色美食间忙碌不已;智慧修理铺中,新松修理机器人细细打磨一块木头,仿佛在重现人类的“工匠精神”……通过全行业“一脑多形”的实践,通用具身大脑得以照进千行百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通过共享先进的VLA(视觉—语言—动作)具身智能模型,能实现高效、精准的作业。

  同时,在大模型的深度赋能下,机器人的“大脑”(决策)和“小脑”(控制)都实现了进化。在智造车间,青龙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

  大模型的“养料”是数据。安永大中华区人工智能与数据咨询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剑光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两年,中国在大模型和芯片领域取得不少突破,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其中的核心短板是“高质量数据”供给。

  对此,业内正着力于查漏补缺。记者获悉,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将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通过扩大数据规模,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将显著提升,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核电、汽车、3C等复杂工业场景的作业要求。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身智能的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独有的规模和配套优势。透过这些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具身智能与核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让它们可以“高智低价”。

  事实上,“中国智造”的人形机器人成本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的顶级机器人,却能拥有相当的性能水平。这条既要低成本、又要高智能的道路,是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和雄厚具身智能技术基础的体现,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中国路径”。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加之庞大的数据资源与市场潜力,中国已成为全球AI领域的有力竞争者,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跃迁。”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访学自荐... Name:¥%¥%Yu Xiang StreetShi Jiazhuang CityHebei Pr...
最新或2023(历届)应聘医院... 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
环卫部工作计划 环卫部工作计划... 环卫部工作计划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环卫部的成员在部长的带领下有了较好的默契,在大家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
“实”处着力共建节约型机关 ●杨文佳 建设节约型机关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机关作风的重要抓手。修订后的《党...
“不忘初心 感恩奋进”助残文艺...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不忘初心 感恩奋进”助残文艺演出举行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