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为镜,以情聚心——记银川贺兰顺丰“全能小哥”王瑞
■ 文/记者 宋玉
王瑞今年34岁,是银川顺丰贺兰分公司的主管。2020年,他从一名普通快递员起步,仅用2年时间便晋升为主管。入职5年来,他不仅带动团队提升能力,更以党员标准为引领,将公益之心融入日常,在街头巷尾传递温暖,让助人的精神在团队中生根发芽,接续传递。
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
2020年秋季,刚入职顺丰的王瑞骑着快递三轮车穿梭在银川的街头。彼时的他刚经历创业失败——蒸汽洗车店因疫情倒闭后,他一直赋闲在家。经朋友介绍,他决定试试快递:“别人把送快递当过渡,我当救命稻草。”
入职后,王瑞一头扎进业务,主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在日常收派中,他细细琢磨客户需求,按需做好服务。工作之余,他通过线上“小哥学堂”汲取前辈经验,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技能大比武,曾获得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随着能力的提升,他赢得了公司“全能小哥”的称号。
在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王瑞还申请加入顺丰工会,担任工会代表职务。两年的履职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服务与沟通的意义——收派件时,他总不忘和客户多聊几句,在家长里短中摸清对方的需求与习惯。他用真诚维护客户,也因此换来了对方的信任,不少人成了他的固定发件客户。入行仅3个月,他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开始带徒弟;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入行2年,他便从一名普通的快递员晋升为主管。
从业5年,王瑞坦言,自己对快递的看法发生了显著改变。过去,快递常被认为门槛低、人员杂的“体力活”,但随着行业发展,快递已成为助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不断提升,收入和福利待遇也日渐提升。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当把一件件快件安全送到客户手中,收到客户的感谢时,他的内心充满自豪,“这看似平凡,实则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从“管好自己”到“带好队伍”
+
晋升主管后,王瑞坚信:“先管好自己,才能带好队伍。”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很容易影响周围的人,进而影响整个团队。所以他时刻警惕惰性思维、克制脾气,努力戒掉不良习惯,时时刻刻以身作则。
更重要的是,他深知一线快递员的艰辛,成为主管后,他实实在在做好小哥关怀工作。炎炎夏日,他买来西瓜,把绿豆汤和酸梅汤送到快递小哥手中。“兄弟们在前头干,后面啥事都有主管”,这句话是他对员工的承诺。员工无论遇到工作难题还是家里出了急事,他都会伸出援手。
一天夜里,王瑞接到员工的求助电话,对方家人生了急病要马上送医,需要他的帮助。弄清情况后,他爽快地答应了,开车往返80公里将患病家属从贺兰县四十里店村送至县医院。王瑞把病人安顿妥当回家时,已是凌晨三四点。
“以前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现在要操心60名员工的需求和情绪。”王瑞认为,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把关怀真正送到员工的心里。
如今,他不仅是贺兰分公司的主管,更是整个贺兰片区8个网点主管的“师傅”。新主管遇到业务难题时,他都会解惑授业。他坚信,能力的传递能产生乘数效应:“我教会一个主管后,他便能带动整个网点。”为此,他持续学习管理知识,提升自我,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惠及更广的人群。
从“但行好事”到“引领示范”
+
“外公总是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事就会有收获。”王瑞的外公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每当村里有需要时,老人总是冲在前面。受外公的影响,王瑞从小就养成助人的习惯。2021年提交入党申请书后,他便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个冬夜,他驾车归家时看到路边沟渠有异样灯光,随后发现一名男子连人带车栽进水沟。他立刻下车走了过去,只见男子半个身子泡在水中,头部流血、意识模糊。王瑞将其从水里扶出来,拨打120后守在旁边等待救援,直至男子被救护车拉走。
王瑞身上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疫情防控期间化身“红马甲”,为隔离小区爬楼运送物资;街头随手将乱停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派件时遇到坐轮椅老人,他就把老人推到阴凉处;捡到外地游客遗落的手机,他努力查找线索联系失主……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员工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公益行动中,除了在日常工作中顺手助人,工作之余还会组织集体献血,帮助更多的人。
“好多人不敢救,怕被讹。”王瑞说,伸出援手时,他从不犹豫,“被讹是极少数事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大家都动起来,社会才有温度。”他说,10岁的女儿是一名少先队员,在学校里会学着爸爸的样子主动去帮助同学,“我为女儿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