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Agent 2 Agent协议(简称A2A协议),是谷歌在2025年4月10日的Google Cloud Next大会上宣布开源的首个标准智能体交互协议。2025年6月24日,谷歌云将其捐赠给Linux基金会,亚马逊、微软、思科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入支持阵营。
这一协议的出现意义重大,就像为不同智能体打造了“通用语言”和统一“通信标准”。在它诞生前,多智能体协作虽常见,但因基于不同框架开发,彼此难以互通任务和状态,阻碍了商业落地。
而A2A协议能打破系统孤岛,改变智能体的能力、跨平台性和执行效率,还支持众多主流企业应用平台,其开源类似谷歌当年牵头开发安卓系统,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将极大提升商业价值,推动智能体生态快速发展,助力AI代理在企业间的通信、信息交换和行动协调。
A2A协议有哪些特点?
标准化是A2A协议的一大特点之一,通过统一通信标准连接不同生态系统的智能体,实现任务互通以打破信息孤岛;同时促进专门的智能体协同处理单个智能体无法完成的任务,提升在复杂任务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这对构建复杂多功能智能体应用意义重大。
此外,开放标准高,能鼓励创新和连接,智能体协作无需共享内部存储、专有逻辑或特定工具等,安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这种方式也被称为Agent间的不透明通信和互操作。
这些优势让接入A2A协议的智能体,能发现彼此能力优势,平滑交换文本、文件、结构化JSON等数据,在不暴露内部状态、内存或工具的情况下协作处理任务,实现安全性与可拓展性并存。
A2A和MCP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A2A和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存在一定联系,二者都是构建和强化智能体应用的行业补充标准及通信协议,且都基于JSON-RPC 2.0,都在为加速多元智能体应用的商业化落地贡献力量。
不过,它们也有区别。MCP的重点是通过结构化输入/输出,实现智能体与外部工具、API和资源的连接;而A2A主要解决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和通信问题,让不同智能体的交互协作更便捷。
简单来讲,MCP擅长让Agent与外部工具、数据配合,A2A则擅长让多Agent之间配合默契,两者优势互补,最终目的都是满足复杂业务需求,增强AI应用的商业可行性。
写在最后
A2A协议作为开源的智能体交互标准,通过标准化、促协作、高安全性等特点,解决了不同智能体间的通信协作难题,与MCP协议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智能体应用的商业化落地,随着更多企业参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
(10198617)
下一篇:“特朗普正对俄罗斯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