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乳腺健康,从日常预防到科学筛查
创始人
2025-07-27 09:45:26
0

◎王强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筛查,30%—5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而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以上。本文将从乳腺基础知识、常见疾病解析、科学预防策略到精准筛查方案等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乳腺健康知识,帮助女性建立全面的乳腺健康管理意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认识乳腺结构与功能

  1.乳腺的解剖结构

  乳腺是由腺体、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复合器官,位于胸大肌浅层。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叶组成,呈放射状排列,腺叶又由若干小叶构成。这些结构通过输乳管汇聚至乳头,形成一个精密的泌乳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上至锁骨,下至第六肋间,内侧达胸骨旁线,外侧至腋中线。这种广泛分布的特性意味着乳腺检查需要覆盖较大范围。

  2.乳腺的生理变化周期

  乳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器官,其状态随女性生命周期和月经周期不断调整,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有助于区分正常的周期性改变与病理性变化。青春期(10—18岁):在雌激素作用下,乳腺导管系统开始发育,形成基本的乳腺结构。性成熟期(18岁后):每月月经周期中乳腺会经历周期性变化。排卵后,孕激素水平上升促使腺泡发育,可能引起乳房胀满感。妊娠期:乳腺为哺乳做准备,导管和腺泡显著增生,乳房体积可增大1至2个罩杯。哺乳期:催乳素作用下,腺泡分泌乳汁,此时乳腺达到最大发育程度。绝经期:随着卵巢功能衰退,腺体组织逐渐萎缩,被脂肪组织替代。

  二、常见乳腺疾病全解析

  1.乳腺增生症

  ①流行病学:育龄女性发病率高达70%—80%,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②发病机制:本质是乳腺组织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增高,导致腺体过度增生和复旧不全。现代研究认为,雌激素相对优势是主要诱因。③临床表现: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可触及颗粒状、条索状结节;可能伴有乳头溢液(多为清亮或淡黄色)。④治疗原则:轻症需心理疏导+生活方式调整。中重度需中医药调理或短期激素治疗,每3—6个月复查,监测变化。

  2.急性乳腺炎

  ①高危人群:产后2—4周的哺乳期妈妈,发病率10%—20%。②发生机制: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③典型症状: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痛性肿块,或伴发热(38.5℃以上)、寒战等全身症状。④处理要点:继续哺乳(除非脓肿形成),同时手法排乳+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抗生素治疗,如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⑤预防措施:掌握正确哺乳姿势,避免过度排空乳房,注意乳头清洁和保湿。

  3.乳腺纤维腺瘤

  ①特征: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15—35岁女性。②病理特点:边界清晰、质地韧实、活动度好、生长缓慢,直径多在1—3cm,极少恶变(<0.1%)。③处理策略:对于小于2cm且无症状者,观察随访即可;对于大于2cm或生长迅速者,可考虑手术活检治疗,术后推荐每6个月超声复查。

  4.乳腺癌

  ①流行病学现状:全球年新发病例230万,中国年新发病例42万,发病高峰年龄45—55岁。②危险因素分级:不可控因素有女性性别、年龄增长、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可控因素有肥胖、饮酒、缺乏运动、未生育或晚育、激素替代治疗。③临床表现警示:表现为无痛性肿块(80%首发症状),乳头凹陷或偏移,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血性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④病理分型:非浸润性癌(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等)、浸润性癌(最常见,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特殊类型癌(炎性乳腺癌、派杰氏病等)。

  三、全方位预防策略

  1.营养与饮食管理

  推荐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卷心菜(含吲哚-3-甲醇);富含ω-3脂肪酸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全谷物和豆类,提供膳食纤维和植物雌激素;深色浆果,如蓝莓、黑莓(富含抗氧化剂)。

  需限制食物:加工肉制品(每周<50g)、高糖饮料和甜点、油炸食品、酒类(建议完全戒酒)。

  2.运动处方

  推荐方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每周2次;瑜伽或普拉提,改善体态和淋巴回流。作用机制:降低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组织炎症因子。

  3.体重管理

  应维持BMI在18.5—23.9,腰围<80cm,体脂率20%—28%。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绝经后体重增加5kg,乳腺癌风险增加11%,建议每周称重,建立体重档案。

  4.心理压力调节

  长期压力导致皮质醇升高,影响免疫监视功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患者可采用正念冥想法,每天10分钟。进行深呼吸训练,保证7至8小时优质睡眠,培养兴趣爱好,调节心理压力。

  四、精准筛查方案

  1.乳腺自检技术规范

  ①最佳时间:月经开始后7—10天,绝经女性固定每月同一天。②标准流程:第一步视诊:面对镜子,观察乳房轮廓,检查皮肤有无凹陷或皱褶,观察乳头有无内陷或分泌物。第二步触诊:仰卧位,检查侧肩下垫枕,用指腹(非指尖)以同心圆或放射状滑动,覆盖整个乳房及腋尾区,轻挤乳头观察有无溢液。③注意事项:不要遗漏锁骨上和腋窝区域,比较双侧乳房的对称性,记录检查结果便于对比。

  2.临床乳腺体格检查

  ①适用人群:20岁以上所有女性,建议每年1次。②检查内容:包括专业触诊(比自检更系统)、淋巴结评估、乳房外观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选择

  ①乳腺超声:优势:无辐射、可区分囊实性、适合致密型乳腺。推荐:20—39岁基础检查,40岁以上补充检查。

  ②乳腺X线摄影(钼靶):优势:检出微小钙化灶(早期癌标志)。推荐:40岁起每年1次,致密乳腺联合超声。

  ③乳腺MRI:优势:高灵敏度(>90%)。适用:BRCA突变携带者、保乳术后评估。

  4.高危人群管理

  ①定义标准:一级亲属患乳腺癌,BRCA1/2基因突变,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胸部放疗史。②监测方案:25岁起临床检查,35岁起可每年B超+钼靶,必要时预防性药物干预。

  五、结语

  乳腺健康管理是一项终身课题,需要建立“预防—筛查—早诊”的全周期健康理念。建议每位女性20岁起掌握自检方法,30岁建立健康档案,40岁开始规范筛查,高风险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

  (作者系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36号文的实施,是否会加速可... (来源:郭丽丽的研究札记)专题136号文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此前《关于全面加快电...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多元文化魅... 原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多元文化魅力在青岛街头生动展现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东频道在街头展现多元...
瑞贝卡(600439.SH)业... 格隆汇7月27日丨瑞贝卡(600439.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
钛动科技发布首个全球营销 AI... (来源:机器之心)机器之心报道编辑:Youli「与其等待他人定义出海 AI,不如由最懂这一领域的我们...
新华视点丨暑期经济“热”力全开... 转自:新华社 这个暑期,全国文旅市场迎来消费热潮,各地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