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郭丽丽的研究札记)
专题
136号文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此前《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也已明确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我们认为新能源电价或有所承压,企业现金流也将面临一定压力。
与此同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已公布两年有余,补贴缺口问题也曾明确通过专项融资解决。我们认为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有望加速解决。故而本篇专题我们以补贴为主题,梳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历史沿革、补贴发放情况以及核查进展。
核心观点
▍补贴缺口随装机快速增长而显现,已明确通过专项融资解决
2011 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为满足迅速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需求,征收标准历经多次上调。基金支出则是以电价补贴形式拨付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和地方性独立电网所在省财政部门,再分项目按上网电量核算的补贴数额兑付给纳入补贴清单管理的发电企业。从近两年来看,国网转付的补助资金均超过1000亿元。从24年具体支出来看,风电为490亿元、太阳能471亿元、生物质46亿元。
2016年以来,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虽然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多次上调,但仍无法追赶新能源行业的装机增速,所获资金低于补贴需求,补贴拖欠问题开始显现。2022年,三部委同意设立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统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问题。
▍第一批合规清单已公布两年有余,看好补贴缺口的加速解决
2022年3月,三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底数。核查涉及项目合规性、规模、电量、电价、补贴资金、环境保护六个方面。
2023年1月,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的公告》,共有7335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被纳入第一批合规清单,其中国网6821个、南网514个。截至目前,第二批合规清单尚未公布。
▍投资建议
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合规清单发布已两年有余,此前政策已明确通过专项融资方式解决补贴缺口问题,我们看好补贴拖欠问题的加速解决。若欠补问题得到解决,将有效缓解相关公司应收账款压力,其现金流状况也有望大幅改善。长期来看,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新天绿色能源】【三峡能源】【华电新能】【晶科科技】【节能风电】【太阳能】【中广核新能源】,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商【华润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垃圾焚烧发电公司【瀚蓝环境】【绿色动力】【光大环境】。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电力价格波动、新能源装机增速不及预期、电站造价提高、新能源消纳不及预期、补贴发放不及预期等。
正文
1. 补贴缺口随装机快速增长而显现,已明确通过专项融资解决
为促进风电、太阳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新增“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收购制度”,并正式明确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2011 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1.1. 电价附加收入为可再生能源补贴主要来源,征收标准曾历经多次上调
2012 年,三部委联合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该基金收入确认为两部分:一是国家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二是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其中电价附加收入是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资金来源。
为满足迅速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需求,电价附加征收的标准历经多次上调。
2011年11月底财综〔2011〕115号文规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0.8分/千瓦时;
2013年8月底发改价格〔2013〕1651号文印发,将向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至1.5分钱;
2016年1月财税〔2016〕4号文印发,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全部销售电量基金征收标准,由每千瓦时1.5分提高到每千瓦时1.9分,至今再未发生变化。
1.2. 近两年国网转付补贴均超千亿,风光各近半数
国家财政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后形成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以电价补贴形式拨付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和地方性独立电网所在省财政部门,再分项目按上网电量核算的补贴数额兑付给纳入补贴清单管理的发电企业。
2009、2011年风光标杆上网电价相继落地。根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范围的项目,其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内所发电量按照上网电价给予补贴,补贴标准=(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含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当地燃煤发电上网基准价)/(1+适用增值税率)。
垃圾焚烧企业上网电价由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省级电网负担和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基金负担三部分构成,其中省补部分通常与基础电费一起按月结算,国补则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可再生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通过规定合理利用小时数予以固定。根据《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按规定核准(备案)、全部机组完成并网,同时经审核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中央财政补贴额度。陆上风电Ⅰ至Ⅳ类资源区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48000/44000/40000/36000小时,海上风电为52000小时;光伏发电Ⅰ至Ⅲ类资源区为32000/26000/22000小时;生物质发电为82500小时,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项目。
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项目容量×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项目容量按核准(备案)时确定的容量为准。如项目实际容量小于核准(备案)容量,则以实际容量为准)。
•在未超过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时,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当年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
•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
•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20年后,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
从 2016-2021 年累计支出来看,可再生能源补贴支出共计 4819 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375 亿元(风电 2054 亿元,占中央本级支出的 47%;太阳能 1852 亿元,占比 42%;生物质 469 亿元,占比 11%),对地方的转移性支出 444 亿元。从单年支出额来看,2016-2020年可再生能源补贴支出从 595 亿元提升至 924 亿元,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21 年单年支出近 900 亿。
2022年起,《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决算表》科目目录发生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等多个项目并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但由于国网转付的补贴占了补贴发放的绝大部分,故而仍可从国网转付补贴额粗略判断补贴支出总额。从近两年来看,国网转付的补助资金均超过1000亿元。从2024年具体支出情况来看,风电为490亿元、太阳能471亿元、生物质46亿元。
1.3. 两网成立结算公司,明确以专项融资解决补贴缺口问题
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凸显。2016 年以来,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价附加征收的标准虽多次上调,但仍无法追赶新能源行业的装机增速,所获资金低于补贴需求,补贴拖欠问题开始显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测算,截至 2021 年底,补贴拖欠累计约 4000 亿元。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同意设立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统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问题。具体来看,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将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牵头负责成立,并分别隶属于两家央企。同时,为了避免影响电网公司的负债率及发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三部委同意,上述两公司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独立市场主体,与输配电业务有效隔离,不影响电网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2022年8月,南方电网已发布《关于成立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的通知》,提出研究成立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补贴资金缺口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专项融资解决,专项融资本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预算中列支。
2. 第一批合规清单已公布两年有余,看好补贴缺口的加速解决
2.1. 补贴核查摸清补贴底数,核查主要涉及六方面
2022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底数。根据文件,自查对象包括电网和发电企业,范围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已并网有补贴需求的全口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主要为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生物质发电项目。核查涉及项目合规性、规模、电量、电价、补贴资金、环境保护(仅生物质发电)六个方面。
根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自2022年3月起通过组建国家核查工作组和省级核查工作组的形式,对享受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的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核查工作。
2.2. 第一批合规清单已于23年正式公布,部分公司已公告核查影响
2023年1月,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的公告》,共有7335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被纳入第一批合规清单,其中国网6821个、南网514个。具体看各细分行业,以国网数据为例,光伏、风电、生物质项目的占比分别为51%、36%、13%。截至目前,第二批合规清单尚未公布。
省级层面: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废止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批复文件的通知》,共废止24个存在问题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批复文件。废止存在问题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包括:17个未纳入年度建设规模管理的项目批复上网电价的文件;5个擅自变更投资主体的项目批复上网电价的文件;2个擅自变更投资主体的项目批复上网电价的文件。
上市公司层面:太极实业、江南化工已公告需退回违规项目所领取的补贴资金。华电新能源、新特能源公告根据核查情况,冲减收入并进行计提减值。
3. 投资建议
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合规清单发布已两年有余,此前政策已明确通过专项融资方式解决补贴缺口问题,我们看好补贴拖欠问题的加速解决。若欠补问题得到解决,将有效缓解相关公司应收账款压力,其现金流状况也有望大幅改善。长期来看,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新天绿色能源】【三峡能源】【华电新能】【晶科科技】【节能风电】【太阳能】【中广核新能源】,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商【华润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垃圾焚烧发电公司【瀚蓝环境】【绿色动力】【光大环境】。
4.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如果未来经济增长放慢,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将放缓,有可能造成弃电情况,对发电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电力价格波动风险: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持续提高,现货交易加快推进,交易品种日趋完善,电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化交易电价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新能源装机增速不及预期风险:伴随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占比的持续扩张,其消纳问题可能逐渐突出,后续装机增速可能面临下滑风险。
电站造价提高风险:电站上游设备价格存在波动性,未来电站造价可能出现波动。
新能源消纳不及预期风险: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的日益提升,若配套输电通道、调节资源等进展不及预期,或将导致消纳压力增大。
补贴发放不及预期风险:可再生能源补贴结算周期较长,从而导致补贴电价部分收入回收较慢,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一定影响。
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136号文的实施,是否会加速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解决?》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郭丽丽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30001
王钰舒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