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韦薇
暑假期间,南宁家长为孩子规划度假的方式愈发多元,其中军事夏令营凭借独特的教育模式持续走俏,成为不少家庭的“硬核”新选择。暑假过半,朋友圈里家长晒出孩子们身着迷彩服训练、研学的照片,彰显了暑期教育的新风尚。
暑假军事夏令营助力孩子蜕变成长
7月下旬以来,军事主题训练营的热度悄然攀升:训练场上,孩子们统一身着迷彩服,在教官的口令下练习军姿、开展团队协作游戏,甚至在模拟战场体验战术装备。这种区别于传统游学、补习班的假期安排,正凭借“纪律养成+能力锤炼”的双重价值,赢得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
“与其让孩子在家抱着手机消磨时光,不如送他去夏令营体验集体生活。”家住兴宁区明秀东路荣和山水绿城的李女士表示,她很早就为10岁儿子报名了14天的军事夏令营,3000元的营费在她看来“花得值”。她坦言,选择军事夏令营是希望孩子能在严格的集体生活中改掉拖延、挑食的坏习惯,“每天看夏令营直播里孩子叠的‘豆腐块’,孩子进步肉眼可见”。
这类夏令营的火爆并非偶然。近年来,教育专家持续强调“韧性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弹性。在军事夏令营中,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完成体能训练等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习惯被照顾的孩子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却也是锤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多元内容和安全保障让家长放心托付
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南宁军事夏令营市场已形成一个成熟体系,营期设置灵活,适配不同需求。某军事夏令营负责人陈先生介绍,今年暑期推出了7天“小兵初体验”、14天“意志锤炼营”和21天“成长蜕变营”,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近三成,6~12岁小学阶段孩子占比超七成。不少夏令营则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差异化课程:低龄段侧重纪律养成和团队游戏,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高龄段增加野外生存、急救演练等技能训练,满足家长对孩子“量身定制”的成长期待。
除基础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等军事科目,融入本土特色的研学内容也成为吸引家长的亮点。夏令营不仅包含纪律意识培训、野外生存探险、真人CS激战等活动,更将军事训练与广西文化深度融合:组织孩子们走进昆仑关战役遗址,在历史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前往中越国界碑打卡,通过实地研学感悟家国情怀;在民族村寨体验绣球制作、打糍粑等民俗项目,让孩子们在训练之余触摸本土文化脉络。“孩子不仅学会了整理衣物,还通过研学懂得了‘国家’的意义,这种成长比成绩单更珍贵。”家长王先生在营地开放日参观后感慨道。
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让家长更放心托付。南宁大多数军事夏令营选址于兴宁区三塘镇、五象新区、江南区江西镇等地的封闭式军事基地,配备24小时安保巡逻和应急医疗站。营员宿舍安装有空调与监控设备,每日膳食由营养师定制菜谱。“每个连队都由退伍军人担任主教官,还配备了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师,孩子想家哭闹时能及时疏导。”某夏令营负责人介绍,营地实行“教官+辅导员+医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营员每天的体温监测、情绪记录都会同步至家长群,全程透明化管理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下一篇:10堂免费课程解码大自然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