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蔡舒安
本报讯 7月25日,记者走进嘉兴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的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同步开展施工,现场300余名工人正朝着明年年底竣工的目标全力冲刺。“一期的1号楼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2号、4号施工至三层楼面。二期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项目负责人叶世贵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集聚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等高端产业,为湘家荡的科创发展注入更多新兴活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渗透至实体经济,一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数实融合”行动正在进行。在湘家荡区域,越来越多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项目正在落地。与此同时,区域内传统的实体经济也在探索数字化的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
“公司接入了ERP系统,还拿到了15万元的补助。”浙江创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佳良告诉记者,借助数字化改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还拿到了一笔真金白银的补助,打开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他直言,“这真是一举多得!”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工业零部件的企业,创诺公司成立于2012年。发展至今,企业明显发现,依靠以往的人工管理已经有些吃力。“如果没有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手,企业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制约。”王佳良说,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不进步,很快就会被甩在后面。
在七星街道商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企业开始接入ERP系统,通过数字化升级,用科技代替人工进行信息集成、技术分析等工作,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即使我在出差,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来作出下一步决策。”王佳良说。
在湘家荡区域,和创诺公司一样感受到数字化便利的企业不在少数。中气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杰就在“数实融合”的浪潮下,开展铁芯数字化车间项目,从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对投资额5万元以上的纳入细分行业‘N+X’数字化改造(含轻量级、深度上云)的项目,我们都有一次性补助,最高15万元。”七星街道商会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浙江华荣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也拿到了15万元的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项目补助。今年,泰禾电梯、东鸿电子两家企业也通过数字化改造,分别拿到了一笔来自南湖区的制造业纯数字化改造项目补助。
“数实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将“数字”为自己所用,也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难关。
于是,湘家荡区域充分发挥基层商会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举办“湘学堂”“企业家沙龙”“科创金融路演”“政策投融对接会”等,一场场对接会、研讨会,让企业如逢甘霖。
去年4月,湘家荡区域召开第一期“相遇湘湖 益企成长”企业家沙龙,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围坐一堂,一方提出需求,一方拿出服务,这种“点单式”的面对面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找到发展方向。
每月的26日,领导干部还会来到企业走访调研,面对面了解企业的难点问题和诉求。湘家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将每月的26日设立为企业接待日,利用一线走访、个别谈话、反向测评等方式,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数字”为“实体”服务,“实体”借“数字”升级。“我们将进一步擦亮‘七星’服务品牌,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合作交流、教育培训等形式,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涵,切实纾困解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湘家荡区域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因案致残的退役军人生活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