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庄先生:一出梅,禾城7月的阳光像熔化的铁水,浇在这栋40多年的老楼上,我站在父母家的门口,后背已经湿透。当钥匙插进锁孔,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因为是顶楼的缘故,父母的房里比楼道还要闷热,我的父亲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汗背心湿了大半,我的母亲在厨房熬着绿豆汤,锅盖边缘噗噗冒着热气。客厅里,老式窗机空调罩着防尘布,遥控器放在玻璃柜里,像件供起来的摆设。
前几天,父亲中暑的事让我感到后怕,当时他拎着沉重的菜篮爬上6楼,突然眼前发黑,扶着墙才没摔倒。当我赶到时,他正喝着藿香正气水,死活不肯去医院,说躺会儿就好。我母亲在旁边帮腔,说医院病菌多,不如在家静养。
我拧开带来的便携空调扇,父亲立刻皱眉,嘴里说“费电,还不管用”。我的父母都已经八十高龄,父亲医院退休,母亲幼师退休,两个人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也算不少了,老两口平时开销根本花不完。
父亲的退休工资卡几十年如一日,就压在房间五斗橱的玻璃板下,和母亲的放在一起,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父母每月入账的数字,也足够他们住进带中央空调的养老中心了。
我老婆悄悄拽了拽我的手,示意我看阳台——晾衣竿上挂着父亲手洗的床单,洗衣机上的保护膜都没揭。他们总说滚筒洗衣机费水,而且不如手洗得干净,还翻出手机上一些“砖家”发的视频,煞有介事地告诉我,洗衣机可脏了,细菌多。去年春节前,我母亲扭伤腰,就是因为踮脚够晾衣架,前面已经劝过她好多次,真是气得我牙痒痒。
我打开手机里的房源信息,故意提高嗓音念:“朝南电梯房,离菜场300米……”父亲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母亲急忙去拍他的背。等咳喘平复,他摆摆手说老房子接地气,新房住不惯,可我是知道的,他们心里面就是舍不得钱。
厨房飘来焦煳味,母亲小跑着去关火,拖鞋在地砖上打滑,我扶住她时,摸到胳膊上松垮的皮肤下凸起的骨头,她笑着说“没事,没事”,随后转身从冰箱端出冻好的酸梅汤,递给我和我老婆。
午后的蝉鸣声突然拔高,我望着他们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驮我爬长城,母亲在教师宿舍用煤油炉给我煎荷包蛋。现在轮到我背他们走过岁月的陡坡,可他们却死死抓住旧时光的栏杆,不肯让我负重。
离开时,天色已接近黄昏,我拆掉了空调的防尘套,把遥控器放在了茶几上,让他们晚上睡觉务必打开空调,父亲却立马起身去打开了窗户,他悠悠地说,自然风比空调风吹着舒服,还健康。热风穿过楼道,我大汗淋漓地下到一楼,这对倔强的老夫妻啊,我该怎么劝说才能听啊。
万姐有话说: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老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哪怕收入不菲、存款不少,他们也舍不得花。若要他们改变观念,真的很难。只有热出病、吃了亏,他们可能才会明白,这电费相比医疗费,实在是小钱。奉劝老人,高温酷暑天,千万别舍不得开空调,金钱哪有身体健康重要啊!
下一篇: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如何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