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正当时 用心用情绘新篇
创始人
2025-07-27 01:56:06
0

倾心倾力服务退役军人。

青海省军休老年大学成立。

青海省第三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本版图片均由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退役军人志愿者助力防汛工作。

时针拨回到2018年11月26日,这一天,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牌。自此,青海省退役军人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时代新风里开局起笔。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县级以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全新组建,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退役军人就业促进社会组织聚势启新,党领导下的行政部门、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先后明确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和联络员工作职责,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落实军队派驻人员合署办公机制,部门之间、军地之间合力共为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围绕厘清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政策待遇、完善保障措施等先后制发70余份政策法规文件,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青海省委、省政府时刻关心挂念退役军人的冷暖,全省退役军人在党的旗帜引领下,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纯粹、作用发挥更加自觉充分、社会形象更加质朴高尚,涌现出了一大批退役军人先进个人和集体,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拼搏奋斗、崇德向善的榜样示范效应。许多退役军人企业家活跃在经济建设“第一梯队”,不少“兵支书”“兵委员”成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主心骨”,退役军人的时代价值充分彰显。

西海新闻记者 李增平

思政铸魂 锻造忠诚方阵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铸魂、作用发挥赋能、关爱帮扶筑基,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激发退役军人建功活力,让退役军人成为高原建设的生力军。

制定出台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打造 “理论武装+教育引导+示范引领”立体化思政工作矩阵。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开展理想信念、民族团结等六大专题教育,通过“八个一”退役返乡首课,实现从退役到就业全流程思政教育覆盖。强化党员管理“精准度”,动态清零“口袋”党员,推动党内学习教育向退役军人延伸,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思想自觉。

认真讲好军人故事,传递榜样力量,弘扬时代精神。分级组建41支老兵宣讲队,开展800余场国防教育、文明实践宣讲,让红色故事响彻城乡。挖掘6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名“全国最美退役军人”、37名“全省优秀退役军人”,通过报刊、新媒体刊发百部专题报道,激励退役军人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当先锋。打造“戎光在身边” 品牌,举办思政微课、书画展等200余场文化活动。

开展“兵支书”培育工作,751名退役军人扎根基层,组建166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五色格桑花”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擦亮,“生态保护高原先锋”基层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

持续开展“情暖老兵”之关爱烈属、子女助学、支持受灾家庭等帮扶援助活动,倾力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设立升级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累计为912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救助金453.8万元,物质资助与精神褒扬相融合、普惠保障与救急帮扶相促进的关爱帮扶格局全面构建。建立运行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站2396个,常态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咨询、法制宣讲等活动,累计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3500余次。

规划筑基 构建保障全要素

5年来,青海省锚定《青海省“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以顶层设计领航、资金保障筑基、项目攻坚赋能,交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省委、省政府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全省发展大局,《规划》成为谋篇布局指南针。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建立“年度分解、季度调度、年终评估”机制,把13项重要发展指标、28项重点任务、4类重大项目细化成可量化清单,明确责任与节点,确保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

累计争取退役军人事业资金108.32亿元,为规划落地注入强劲动能。2100万元助力基层服务设施升级,建设3576个服务中心(站),实现从“有阵地”到“优服务”蜕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翻倍,从1万元跃升至2万元;下拨近7亿元优抚资金、1000余万元医疗补助精准发放;筹集1527.41万元设立省级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编织起兜底保障的暖心网络。同时,通过制度规范、平台监管与实地督导,确保资金使用阳光透明、安全高效。

聚力项目攻坚,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投入5200万元建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级荣誉军人休养院,用1700万元升级军供设施,为军人提供优质服务;投入1.62亿元改造41处烈士纪念设施,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点,组织近500万人次开展纪念活动;投入5851万元升级军休服务场所,成立军休老年大学,功能齐备、和谐舒适的军休干部服务场所初步形成。

阳光安置 助力转型新发展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稳步提升,全省转业军官安置到行政(含参公)岗位年均比例达94%、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年均比例80%,基本实现了退役军人和接收安置单位双满意,移交安置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省委议事协调机构会议、议军会议等明确安置工作的政治属性,强调责任落实;安置文件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审定签发,安置任务纳入多项考核,配套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安置责任。

面对军官“一年四退”、士兵“两征三退” 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机制,确保各类退役军人顺利移交接收;积极落实改革部署,保障转制退役军人及家属权益。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引导退役军人投身基层、边疆地区及国家战略项目,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

坚持上门走访,主动对接编办和省直单位需求,统筹编制资源,着力拓宽安置渠道;建立全“阳光安置” 机制,探索实行双向选择与考试考核、赋分选岗、直通安置、指令分配相结合的安置办法,确保安置公平公正。加大省、市(州)统筹力度,有效缓解地方压力,提升安置实效。

举行欢迎仪式,开展“送政策”进军营、举办适应性及岗前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对地方的适应能力;加强工作督导,纠正违规操作,开展安置回访,确保退役军人待遇落实;严格落实待安置期间政策,消除退役军人后顾之忧,并积极宣传优秀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四位一体 护航退役军人再就业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构建政策、培训、就业、创业 “四位一体” 工作格局,为退役军人在青就业创业搭建起广阔舞台,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在青海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

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会同多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政策措施》等10份政策文件,依托“五级”服务体系发放超30.5万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宣传资料,开展超200场宣讲。协调落实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优待政策,为退役军人就业保驾护航;出台一系列创业政策 “组合拳”,为1400余家军创企业减免税费超1亿元,发放低息贷款2700万元,惠及企业120户,激发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活力。

认定10家省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指导” 立体培养模式,为退役军人成长赋能。累计组织80次 “送政策进军营” 覆盖驻青95%即将退役士兵;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276人次、组织3583人次参加“订单式”技能培训、帮助600余人学历升级,助力退役军人练就职场“金刚钻”。

连续5年举办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省级10场、市县级327场,1.4万余家企业提供22.1万个岗位,9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跨区域协作输送200余人省外就业,“互联网+就业”模式让“青海省退役军人e就业”平台成为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岗”,实现求职“精准对接”。

构建“政策+平台+导师”全周期创业服务生态,落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5.26亿元,认定4家省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出台政策措施鼓励退役军人创业,交流军创典型成功经验;先后举办三届省级创业创新大赛,60家企业晋级复赛,累计给予项目扶持资金51万元;退役军人经营企业达1436家,选树了一批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示范企业和个人。其中,6人登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两家企业登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带动就业光荣榜”。

荣光颐养 托起最美夕阳红

5年来,青海省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聚焦改革强军所需,回应军休人员所盼,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推行 “随退随审、即交即接” 机制,成立军地联合专班,在 “三年移交” 工作中超额完成任务,获中央多部门表彰。创新 “省、市、县、军队联合办公,一站式接收” 模式,高效推进逐月领取退役金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移交安置跑出 “加速度”。

联合5部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核心内容;完善养老、慰问、疗养等政策,规范无军籍职工待遇,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工作制度化水平,政策制度筑牢“压舱石”。

成立军休老年大学,开展书画展、运动会等文体活动。颁发“光荣在党50周年”勋章,落实荣誉疗养制度,增强军休干部荣誉感,以服务保障打造 “温馨之家”。开展先进评选表彰,我省共有3名军休干部和两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分别获得“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省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开展党性教育培训70余期、送教上门100人次、邮寄红色小书包700余个,夯实了服务对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想根基。对高龄、重病、困难服务对象开展走访慰问,集中购买发放慰问品,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军休思政微课遴选活动,共筛选作品24个,向部军休司推选作品3个,充分展现我省军休服务对象的良好精神风貌。建设“军休智库”,发挥军休干部余热,传承红色基因。

连续5年开展专项经费核查,建立问题台账与整改“回头看”机制;通过信息比对实现动态管理,精准保障待遇,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

优抚暖心 厚植崇军新沃土

5年来,青海省累计投入优抚资金2.6亿元,创新构建“政策保障—设施建设—精神褒扬—遗属关怀”四位一体工作体系,为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筑牢幸福根基,厚植社会尊崇氛围。

印发《青海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守护优抚对象 “健康线”;修订关爱帮扶基金管理办法,精准传递温暖;出台烈士纪念设施系列政策,为设施建设与管理立规明矩,构建起覆盖全面、执行有力的政策体系。

每年发放优抚对象补助1.5亿元。医疗保障经费400余万元,义务兵(含预备消防士兵)家庭优待金7000万元;作为国家优抚资金监管平台建设试点省份之一,青海以 “智慧眼” 守护每笔款项;为残疾军人配置康复器具,拓展7大类、148项优待目录。

建立全国首个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规范项目设计、规划布局等;将全省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建设的规模、层次得到有效提升。

军地联合千余次喜报入户、10万余块光荣牌上墙、13万张优待证传递温暖;评选20名“最美退役军人” 闪耀榜样力量,百万群众参与祭扫,红色故事深挖传播,爱国情怀在全社会激荡。

及时足额发放烈士遗属定期抚恤金,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联系烈士遗属工作,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传递到遗属心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成功为多名烈士找到亲人,实现了“让烈士回家、让亲属圆梦”。

鱼水情深 谱写军民同心曲

5年来,青海省立足驻军点多线长、多民族聚居的省情,以铸牢军政军民团结为宗旨,以双拥创建为载体,构建起具有高原特色的双拥工作体系,为强军兴省注入强劲动力。

三级党委每年召开议军会、双拥领导小组会,靶向解决部队训练保障、营房建设等难题;创新“双清单”机制,军地需求办结率超85%;春节、“八一”建军节,党政领导带队慰问成为常态,凝聚起“一盘棋”工作格局。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出台拥军支前《实施方案》完善政策链条;参与战区实战化演练,提升支前组织能力;为移防部队解决落户、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划拨土地支持营区建设;军供站累计保障过往部队数十万人次,构建起全周期保障体系;每年安置随军家属30多名、办理军人子女入学1400余人。

开展“双拥模范”等典型宣传,推动教育“六进”活动;重要节点举办文艺演出400余场、群众性活动1800余场;13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年受众300万人次,90%的中小学开设国防课,全民教育覆盖率达95%,筑牢思想 “护城河”,厚植全民国防“精神沃土”。

驻青部队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助力驻地民族团结进步,开展“军营开放日”等活动;驻青部队定点帮扶48个村,省军区、76集团军、西宁联保中心、武警青海总队、青藏兵站部等驻青部队真金白银帮扶结对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和智力帮扶;积极参与西宁市南北山绿化、“三江源”生态保护、每年投入180余万元对国防林、武警林进行管护;圆满完成青洽会等执勤任务,参与玛多“5·22”抗震救灾、大通“8·18”泥石流救援、积石山“12·18”抗震救灾等行动,积极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驻守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群众、保卫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

服务织网 点亮老兵幸福灯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在体系建设、思想引领、服务提升等领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3576个服务保障机构遍布全省,4800余名专(兼)职人员扎根一线,财政全额保障工作经费。一系列制度文件相继出台,构建起协同高效的服务网络。649个“退役军人之家”、469个星级机构脱颖而出,两个“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闪耀高原,成为服务标杆。

《青海退役军人》期刊记录奋斗足迹,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事迹广泛传颂,“铭记・老兵”宣传片致敬峥嵘岁月。百名“高原老兵宣讲队”成员走进机关、校园,讲述红色故事;“兵支书、村两委委员、农村合作社负责人及村委后备干部”持续助力乡村振兴,2758名退役军人主动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等领域贡献力量。

22万人次走访慰问、光荣牌悬挂、立功送喜报等活动,让尊崇融入日常;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精准定位困难群体,2025名退役军人获兜底保障,“关爱基金”汇聚社会爱心,精准服务让暖心举措传递温情,点滴关怀,不断提升着退役军人的幸福指数。

多维立体维权体系全覆盖,军地联合机制打通维权堵点,信访工作 “四个100%”交出亮眼答卷。239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千余人次专业律师援助,3756件诉求妥善化解,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坚实守护。

数字赋能 搭建服务快车道

5年来,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全国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引,绘就“互联网+退役军人”新图景,以科技赋能服务提质增效,用数字搭建退役军人暖心桥梁。

全力推动退役军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流程再造与数据破壁,服务时限从180天锐减至30天,材料精简、跑动次数减半,11项服务实现“线上联办”。如今指尖轻触屏幕,退役军人即可跨越传统办事的数字鸿沟,体验从“能办”到“好办”的质变升级,“一网通办”正将政务服务的温度与效率,精准送达每一位老兵的掌心。

整合资源搭建青海省退役军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化身“云端服务站”一头连着退役军人的多元需求,一头连着丰富的服务资源,让服务更透明、更高效。

超5000人次注册的“青海退役军人e就业信息平台”以智能算法勾勒“就业画像”,按需推送“岗位包”“政策包”“培训包”,为专业技术能手匹配合适岗位,为立功者定制激励政策,让每份特长都找到绽放的舞台。

在数据安全管理中,通过加密技术与权限管控构建“数字保险箱”,让退役军人在享受极速服务的同时无信息泄露之忧。未来将持续拓展“人工智能+退役军人服务”等应用场景。

站在新起点,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继续以实干担当为笔,以守正创新为墨,书写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尊崇之光温暖每一位退役军人,在时代浪潮中璀璨闪耀,续写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让新电商在数智时代蓬勃生长 7月26日-27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延边举行。本届大会以“数...
广州地铁8号线一男乘客突然大喊... 7月27日,@广州地铁 发布《关于一乘客在八号线列车突发异常行为的情况说明》。7月26日20时许,1...
“品质餐饮·品味云南”—— 西... 7月26日,“品质餐饮·品味云南”—西山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南亚风情第壹城隆重举行。此次交流会...
新股前瞻|挚达科技:3年累亏逾... 全球新能源汽车继续“燎原”之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790万辆,预计...
海峡股份:深化资源整合 擘画客...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据海峡股份(002320)7月26日官网消息,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