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汕头发布
近期,我市雨水频繁,大量残留的积水为蚊虫孳生提供了绝佳环境。当前是防控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关键时期!请广大市民迅速行动起来,清除积水,防蚊灭蚊,共同呵护家人健康!
风险就在身边
积水容器是蚊子的“温床”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雨水后隐患: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小区绿化带中,露天摆放的各类盆罐、废弃轮胎、塑料布凹陷处、竹筒树洞、废弃容器等,极易因雨水积聚成为伊蚊的“产房”。
●繁殖速度惊人:白纹伊蚊喜欢在小型容器积水中产卵,只需少量积水,短短7天内,蚊卵就能发育成成蚊,及时清理积水可有效阻断蚊虫繁殖链。
白纹伊蚊生活史认识风险,保护健康
登革热: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突发高热(可达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断骨热”),面、颈、胸部潮红,可能伴有皮疹、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重症患者可因出血、休克或重要脏器损伤危及生命。
登革热传播图基孔肯雅热:突发高热(39℃以上),明显关节疼痛(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皮疹常见面部或四肢。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康复,但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关节疼痛。
基孔肯雅热传播图(来源:广东疾控)二者共同点:
●传播途径一样,都是伊蚊传播。
●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感染者进行防蚊隔离,清除孳生地、防叮咬和灭成蚊。
二者不同点:
●第一,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第二,虽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且个别患者持续时间持久。
全民总动员
清积水、防叮咬、灭成蚊
1.清积水,消除孳生地
翻:翻盆倒罐,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封:封盖水缸、下水道纱井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其他:杀灭幼虫,养鱼、灭蚊幼虫剂(化学类和生物类)。
2.防叮咬,保护自己
(1)家中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2)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等阴暗处逗留。
(3)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并使用驱蚊剂。
3.灭成蚊,除隐患
(1)家中可使用市售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灭成蚊。
(2)小区、工地、社区等集体单位可聘请专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定期对外环境、地下室、下水道等区域进行灭蚊,必要时使用灭蚊幼缓释剂。
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如您或家人近期(尤其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剧痛、皮疹等症状,请务必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防控蚊媒传染病,人人有责!一次举手之劳的“翻盆倒罐”,一次有效的个人防护,都是在为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我们携手行动,从清除身边每一处积水做起,让传播疾病的蚊子无处藏身,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