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白
学校的视力普查显示女儿疑似近视,我立马慌了,带她去专业眼科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让人失望,确为近视。医生给出两套解决方案:第一,戴框架眼镜,优缺点不言自明;第二,戴角膜塑形镜,即OK镜,睡前撑开眼皮,将镜片贴到黑眼球上,次日晨起摘下,重塑角膜,使近视度数不再增加……
医生话未说完,女儿就大叫了起来:“我不要!太恐怖了!”女儿自幼胆小,甭说往眼睛里塞镜片了,单就撑开眼睑就足以让她却步。我明白她此刻内心的恐慌,轻轻搂过她,安抚道:“我们可以不戴,但是不妨先了解一下。”
听完医生的科普,我当即有了选择,作为妈妈,自然希望她的近视度数就此打住。我希望她带笑的大眼睛,永远不被厚厚的镜片遮挡;我希望她一早醒来,无需下意识地去寻找眼镜,就能看见洒落在地板上的阳光;我希望她今生不被镜片起雾所困扰……但眼下,女儿既担心长时间佩戴框架眼镜,眼睛会变形变丑,又对试戴OK镜望而生畏。
护士一靠近她,她就下意识地捂住眼睛。我再三鼓励她,护士也一再保证不会疼,她才肯慢慢移开双手,然而护士一撑住她的眼睑,她就拼命拉拽护士的胳膊,以致护士也不敢轻举妄动。见此架势,我明白了,她这是被恐惧攫住了,以致前进不得。当务之急,是化解她心里的怕。我看了一眼窗外,树影斑驳,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她需要换个环境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我牵起女儿的手:“走,我们去喝下午茶。尽管你很害怕,但你仍然没有放弃尝试,妈妈要奖励你!”
果然,一进咖啡馆,女儿就松弛了下来,她主动挑起话题:“妈妈,把镜片塞到眼睛里太可怕了。”原来,她想象的画面如此让人胆战心惊,难怪她那么抗拒。我试着带她转换思路:“你不要把它想象成冰冷坚硬的玻璃片,它的厚度不足一毫米,而且材质柔软,不妨把它理解为:给眼睛贴一张透明的小贴纸。”
女儿一听贴贴纸,小脸蛋立马生动起来。我趁热打铁,继续“稀释”她的怕:“妈妈以前很臭美,爱给眼睛贴贴纸,不过我贴的是棕色的、褐色的、茶色的……”把戴美瞳说得如此童趣盎然,可见老母亲用心至深了。
“也要撑开眼皮吗?妈妈,你不害怕吗?你从来没有弄伤过眼睛吗?”她心里仍有阴云残存。我以身示范,食指和拇指轻按眼睑,顺势撑开:“一开始也害怕,但试过才知道,很多困难都是自己瞎想出来的。”女儿心有所动,也作势撑开眼睑,动作虽然不规范,但她已然又向前迈了一步。
“好多像你这样的小学生都不怕,他们自己戴OK镜,还录视频呢。”说着,我打开某社交软件,找出“小学生挑战三分钟戴上OK镜”的视频给她看。同龄人的效仿效应果然不可小觑,一连看过五六条后,女儿下意识地自我代入:“妈妈,我以后也要录视频,挑战不费妈独自佩戴OK镜。”听她语气之轻快,我知道,她心里的怕已被化解掉,是时候重新走进医院了。
果然,这次女儿很配合,护士戴镜动作娴熟流畅,在女儿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已将镜片严丝合缝地贴到了眼球上。她闭上眼睛,坐在长椅上,细细感受着这张“小贴纸”。不消几分钟,我听闻她哼起了小调。想来,她的心中溢满了成就感,她再一次战胜了自己,打败了心里的怕。
有人说,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被吓住的心。如何面对恐惧,化恐惧为力量,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为人父母当加持的智慧。当孩子被恐惧笼罩,仅言语鼓励或许收效甚微,那么,不妨蹲下来,试着共情孩子。陪他直面恐惧,解构拆解恐惧,将心里的怕慢慢“稀释”。
上一篇:突传噩耗!一级演员昨晚去世,年仅50岁!网友:不敢相信
下一篇:咱俩可有日子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