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颖)“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今年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昨天,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与会委员、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员会联合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备案博物馆达241家,博物馆藏品总量1722.16万件(套),均居全国首位。北京市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通过以奖代补,累计发放扶持资金2500余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类博物馆培育工作,将56家类博物馆纳入行业指导范畴。今年上半年,11家参与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的博物馆共计开发了124项研学教育活动,推出83款文创餐饮,上新1054款文创衍生品。
调研组从科学规划“十五五”时期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盘活丰富的文博资源、深化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四方面提出了13条具体建议。
调研组建议,要建立现代博物馆制度,形成“馆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到“十五五”末,实现博物馆类型、层次结构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品类全覆盖,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进入全国前列。要加快出台《北京市博物馆条例》,明确各类博物馆特别是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法律地位。要建立统筹协同发展机制,摸清北京地区博物馆底数,建立“博物馆发展政策工具箱”,建立“市—区—街乡”三级共管联动机制,推动博物馆赋能文商旅体等业态融合发展。
盘活文博资源、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方面,调研组建议要研究藏品展示利用,解决藏品多、展览少、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北京地区的博物馆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增大优质展览供给,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要加强博物馆国际交流交往,实施国际展览北京首展计划。
调研组还建议,要树立“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寒暑假等特定时期,错时、延长开放时间,完善博物馆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推动博物馆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低价开放,培育一批“馆校合作”特色项目。要推动博物馆智慧服务系统提档升级,文旅、文物等部门联动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共享各博物馆开放时间、展览信息及预约渠道,搭建全市智能导览工具平台,提供分众化定制讲解内容。打造一批具有首都特色、融合现代元素的博物馆数字文化IP,推动实施一批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云博物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