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西藏当雄县金丝野牦牛繁育研究基地里,一头通体黝黑、体重16.75公斤的克隆牦牛“哞”的一声,划破了高原的宁静。这头比普通新生牛犊更壮实的小家伙,不仅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一头扎进母牛怀里喝上了奶。
它不仅是全球首例融合全基因组选择与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牦牛,更像一颗“科技火种”,点燃了高原物种保护与畜牧产业升级的新希望。
给牦牛“定制”优质基因
这头克隆牦牛的诞生,背后藏着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团队与西藏科研机构历时两年的“生命魔法”。简单来说,他们干了三件“大事”:
挑“种子选手”:从牦牛群里找出跑得快、肉质好、抗病强的“全能冠军”,提取它的体细胞,就像从种子库里挑出最饱满的种子。
“换芯”手术:把健康母牦牛的卵子核去掉,再把“种子选手”的细胞核装进去,造出一个“重组胚胎”,就像给手机换个更强大的芯片。
“代孕”诞生:把重组胚胎放进代孕母牦牛肚子里,等待小牛犊出生。
这套技术有多厉害?方盛国教授打了个比方:“以前育种像‘碰运气’,得等20年才能知道牛犊好不好;现在用基因导航,5年就能‘批量生产’优质牦牛!”团队还攻克了高原胚胎冻存、卵子体外培养等难题,让牦牛在“生命实验室”里也能茁壮成长。
给“高原之舟”
装上“安全锁”
牦牛为啥这么重要?它可是青藏高原的“全能选手”:能驮着物资翻雪山、过冰河,是牧民和边防战士的“好帮手”;它的肉富含特殊氨基酸,零下30℃也不怕冻;连它的毛都能做成保暖衣物。但近年来,牦牛却遇到了大麻烦:近十年体重平均每年掉8斤,自然繁殖成功率不到25%,每年还得从青海、甘肃“借”牛来补充种群。
“克隆技术就像给牦牛种群上了道‘安全锁’。”方盛国团队说,他们已经把因天敌袭击死亡的金丝野牦牛(全球只剩不到300头)的细胞保存起来,第一批野牦牛克隆胚胎也成功“着床”。未来,这项技术还能帮藏羚羊、雪豹等高原“明星动物”繁衍后代,让高原生态链更稳固。
其实,这项突破不是“灵光一现”。从2020年开始,团队就在家猫、梅花鹿身上练手,还借鉴了保护大熊猫、朱鹮的经验,慢慢打磨出这套“高原专属方案”。现在,技术已经成熟,未来还能帮藏羚羊、雪豹等高原物种“传宗接代”。
这头克隆牦牛的诞生,只是开始。随着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能“定制”牦牛品种——既保留耐寒的“老本事”,又加上高产、肉质好的“新技能”。
下一篇:新版规划“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