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近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专题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城市数智化转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形态,在生产要素、驱动模式和产业载体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引领着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的发展方向,重塑经济发展格局。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城市数字转型,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的作用,深化智慧城市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与会专家强调,与传统生产要素依赖劳动、土地、资源、资本等大规模投入不同,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规模和结构发生质变。数据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和最基础的国家战略性资源,接续传统生产要素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智慧城市运用海量的数据,加速融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发挥多场景运用、多主体复用的城市效应,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拓展增长空间,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传统生产力的投资驱动模式不同,新质生产力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新赛道为驱动的先进生产力的形态,促进经济增长模式从更多依赖资源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转换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智慧城市天然具有丰富的运用场景,为技术的加速落地和迭代升级提供了试验场,同时技术创新催生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和服务应用,例如图像识别技术用于城市安防、应急、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精准控制快捷政务审批,高效辅助医疗等,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产业结构与形态,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密集度更高、发展潜力更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集中代表,同时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优化以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供给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构建城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产业,“有中育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