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为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宣讲家网发表了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陈艳波的文章《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47期
划重点
教育培养人才,科技促进教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只有增强系统观念,构建“教育塑形人力资本—人才激活科技创新—科技重构教育范式”的一体统筹推进模式,才能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把人口优势转变成人才优势。
必会点
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时代背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聚焦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亟待转变传统增长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形势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本质是知识流、技术流、人才流在时空维度上的动态匹配。将三者的作用进行系统集成,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构化力量,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具体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科技的核心推动力。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增强人才的主体引领作用。
金句摘录
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联知识点1
以教育为先导,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这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指引。要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夯实基础教育根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做强高等教育龙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与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用和协同创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关联知识点2
以科技为引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效能。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关联知识点3
以人才为核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才强国战略,聚焦国家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大力培养创新型、战略型人才,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及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领军人才,特别是集聚形成一批善于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以及能够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应用技术人才。
关联知识点4
以“良性循环”为要求,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有利于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需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运行体系、协调机制和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发挥教育先导、科技引领、人才核心作用,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激活人力资源“强引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势赋能。
第四十七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审核:杨婧雅
责任编辑:苏文
下一篇:国内夜盘期货开盘 焦煤涨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