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7月25日,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暨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邛崃市召开。会上,智利塔尔卡大学、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乌干达国家半干旱地区资源研究所、尼泊尔顶点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四川旅游学院、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9家国内外农业科研组织成为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新成员,同步成立了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山地农业经济专业委员会。
授牌仪式。图片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地形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益低是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在四川,77%的耕地是丘陵山地。2021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议,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尼泊尔农研委共同发起,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是全球首个国际化非政府、非盈利、开放的山地农业多边合作平台,在攻关丘陵山地农业科技共性难题上展开国际合作。4年来,联盟成员单位拓展至72个,建成6个专业委员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推进山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老挝8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和高原地区,农业活动大多在这种地区开展,面临着地形复杂、市场与服务可及性有限、易受气候影响、自然资源退化等挑战。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我们才能共享知识、采纳创新技术,切实改变现状。”此次新加入联盟的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副院长科松·塞法卡察表示。
会上还发布了山地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山地农作物栽培、山地农业装备与智慧农业、山地农产品加工、山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山地农业经济等联盟2026—2030年6个国际合作目标愿景,提出建立系统化规模化山地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体系、建立山地农业装备与智慧农业联合研发中心等目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联盟将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和成员单位的特色优势,围绕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聚焦六方面使命任务,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深化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分享中国在山地农业治理、农业减贫与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