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市场共有7025只权益类基金(不含ETF联接基金和FOF基金),较2025年一季度增加286只,合计规模达77162.93亿元,环比增加2660.60亿元。这一时期,被动指数型基金的数量与规模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仓位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在仓位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的算数平均仓位水平略有下降。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0.19个百分点,降至87.56%。股票市值加权平均仓位也小幅下降,下降幅度为0.10个百分点,降至88.36%。
从行业配置来看,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在港交所和创业板的增配明显,整体重仓股的规模较上季度增加562.69亿元。在各行业的配置比例上,主动权益类基金对主板的低配程度有所加深,与此同时,对创业板、科创板和北证的超配比例显著上升。具体而言,主板的低配比例达到了-18.26%,而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超配10.01%和8.10%。
在具体行业的配置上,银行、通信等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提升显著,排名前五的行业包括银行、通信、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相对而言,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和商贸零售等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则出现了明显下降。
关于重仓个股,宁德时代以1427亿元的持股市值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第一位。其他持仓市值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相较于上季度,紫金矿业已掉出前五名,而中国平安则新晋入围。
在增持与减持方面,基金对新易盛和中际旭创的增持总额最高,与之相对,比亚迪、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和五粮液等个股被减持的总额则较大。整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行业配置上的灵活调整,反映出市场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的重新评估与布局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