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王益区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的“柿事如意”茶话室里,茶香袅袅混着西瓜的清甜。居民们围坐在小院,老人们摇着纸扇话家常,孩子们在阅览室里翻着新书,网格员们捧着刚沏好的茶穿梭其间。这处挂着“议事厅,坐下说,互谦让,万事兴”“三字经”的小院,如今成了街坊邻里说心事、解疙瘩、谋实惠的聚集处。
近年来,王家河街道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沃土,文学小院飘墨香、诵读小院传声韵、诗词小院吟风雅、收藏小院展风华,以一个个“小院+”特色阵地为支点,形成王家河街道独特的“小院文化”,既涵养文明新风,更搭起基层治理的“连心桥”。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的“柿事如意”茶话室议事小院,便在这方水土扎下了根——一杯杯清茶浸润着邻里情,不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办得扎实,更将邻里间的小摩擦消除在萌芽阶段,让基层治理在文明浸润中既显力度,更透温度。
来一杯“解忧茶”:诉求落地“加速度”
“通了!通了!再也不用囤柴火、煤球了!”今年5月,荔枝园小区A区外围的5户居民拧开天然气灶,蓝色的火苗蹿起时,大家眼角的笑纹里都盛着暖意。这5户人家离主小区仅400米,因户数少、位置散,没搭上“煤改气”的快车。
去年11月,街道冬季取暖座谈会上,王春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了一句:“能不能也给俺们通上天然气。”没想到,这话被记在了“茶话事”的民情本上。街道党员干部立马对接天然气公司,跟着跑现场,从管道选材到路线设计,从缴费标准到施工细节,一次次在茶话室里和居民算细账、想办法。半年时间,天然气管网铺到了家门口,5户人家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
群众的诉求,从来不分大小。党员钟锡镜在茶话室里念叨:“社区搞活动多是表演节目,要是办个字画展览,暑期带孙子来长长见识多好!”话音刚落,柿树沟社区就“牵线”神州书画研究会,7月1日办起“扇面书画艺术展”。墨香阵阵,老党员们驻足品赏,孩子们围着看。钟锡镜抱着孙子笑眯了眼:“这茶话室,真是把咱的心窝子话当回事!”
沏一杯“纳凉茶”:邻里相熟“升温计”
“夏夜难熬?来茶话室纳凉哟!”7月的傍晚,社区网格员小贺的吆喝声在巷子里传开。原来,柿树沟社区周边散户居民早出晚归,暑期娃们没处去,邻里碰面都认不全。社区瞅准这茬,张罗起“如意来敲门——邻里纳凉谈和睦”活动。
李阿姨带来20把亲手叠的纸扇,柿树沟社区党委书记贺占宁端出冰镇西瓜,小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扎进阅览室、文体室,看书下棋,热闹非凡;大爷大妈们围坐茶桌,从“张家孙子考了第几”聊到“李家水管该修了”。社区干部趁机递上民意单:“对社区服务有啥想法,尽管说!”
一场纳凉会,成了邻里关系的“黏合剂”。过去碰面点头过,如今能凑一起说家长里短;以前对社区事务“懒得问”,现在主动出主意。“党建+小院说事”的新模式,让茶话室成了群众愿来、爱来的“议事角”,笑声里蕴含着越来越浓的邻里情。
借一杯“和气茶”:矛盾化解“减压阀”
“加装窗户这点事,犯不着跟媳妇吵红脸。”居民马某坐在茶话室里,捧着热茶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他给母亲改造养老房时想加扇窗,媳妇嫌超支不乐意,俩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网格员得知后,把小两口请到茶话室,还拉来亲戚街坊当“和事佬”。
“老人住得舒坦比啥都强。”“改造费咱再合计。”……几杯热茶下肚,话越说越开,心结解开了。媳妇当场松了口:“只要妈住着方便,超点就超点。”
这样的场景,在茶话室很常见。社区请来“五老”、党员、律师当“评审员”,设起“道德讲堂”“共享法庭”,谁家有摩擦、有矛盾,就到茶桌前“泡杯茶、说开话、解开结”。如今,茶话室里的调解成功率越来越高,居民常说:“在这里说理,心服口服!”
用一杯“情怀茶”:公益参与“助推器”
在外务工的居民们返乡过节,社区特意摆起“桑梓茶会”。老党员薛鲁喝着茶聊起心事:“居委修排水渠呢,能不能趁机把老旧供水管换了?免得以后再挖路。”
这话一出,社区立马搭台,让施工队和居民代表面对面商量。几轮茶话会下来,“施工项目优化点、群众补差集资点、社区公益劳动点”的方案定了下来——施工队顺路换水管,居民凑点材料费,党员志愿者帮着监工。既省了钱,又办了事,薛鲁感慨:“咱老百姓的主意,也能变成社区的实事!”
喝一杯“放心茶”:法治护航“定心丸”
“顶楼漏水淹了我家天花板。”“遛狗不拴绳吓着娃了。”“充电桩不够用,电动车乱拉线。”……作为城乡结合部,柿树沟社区管辖的家属区多,民生小事常成“挠头事”。
社区摸索出“五调工作法”:请来物业、居民代表、志愿者,再拉上执法人员、律师、“法律明白人”,围坐茶桌“摆事实、讲法理”。楼上漏水的,当场敲定维修方案;遛狗不拴绳的,听律师讲《铜川市养犬管理条例》;充电桩不足的,社区协调加装点位。“以前遇事不知道找谁说,现在喝着茶就把理儿说清了。”居民们说,这杯“放心茶”,喝出了踏实,喝出了安稳。
茶香袅袅间,民心越聚越近。如今的王家河街道,正以“如意茶话事”机制为支点,撬动共商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下一步,王家河街道将继续把茶桌当“工作台”,把民意当“指南针”,让更多居民走进来、说开去、齐参与,让基层治理的活力在袅袅茶香中持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