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2020年前,甲拉尔洛没有穿过皮鞋,甚至很少穿布鞋,大多数时间里,她都穿着胶鞋在田地里劳作。地里面种出来的玉米、土豆、花椒多半留着自家吃,剩下的那些,她就装进背篓里,沿着一开始的藤梯和后来的钢梯,背到山下的集市上卖掉。
那时候,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悬崖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过着像甲拉尔洛这样的生活。
“过去的悬崖村,很多人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今年28岁的莫色格服是悬崖村的第二个大学生,他回忆,每年四、五月份,村里会一起杀一头猪,每户都会买一点回家,可能是太久不吃肉,大家都会觉得那顿肉格外香。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晚,家里破天荒地吃了泡面,“只有10岁的我觉得那是最美味的东西”。
2017年,莫色格服考上了大学。前往学校那天,哥哥姐姐背着他的行李,沿着钢梯把他送下山。他暗暗想着,“以后我一定要把家里人都接到山下,过上更好的日子”。
没想到,他还未毕业,这个愿望就实现了。2020年5月12日,昭悬崖村村民陆续搬迁至昭觉县城里的安置点。今年是悬崖村搬迁五周年,5年间,在沐恩邸、昭美、南坪等安置社区中,悬崖村村民们扎下了根,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我现在穿着皮鞋都可以跑起来喽。”甲拉尔洛笑着说。如今,59岁的她是沐恩邸社区的一位楼栋长,每天穿着干净的小皮鞋穿梭在社区里,承担着数据收集、政策宣传、卫生管理工作。
直到现在,甲拉尔洛还常常望着社区崭新的楼房出神:“就跟做梦一样,谁能想到现在能过上这种好生活啊。”
过去,悬崖村曾因“悬崖峭壁上的村庄”“藤梯求学路”而被全国熟知。村民们日常往来最安全的路,是一条用木头和藤条编成的木梯子,颤巍巍地悬挂在800米的绝壁上,往下望去,相当于把200层的摩天大楼踩在脚下。
村里的小孩下山读书,天还没亮就出发,走到晚上才到学校。上学放学都需要父母全程护送,父母用绳子把孩子拴在腰上,防止踩空梯子。村里人生病只有苦熬,实在万不得已时,才会由亲属背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下山买药。
悬崖村的孩子们爬藤梯往返校园。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易地扶贫搬迁进新区之后,村民们也有了自己的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溜达着十来分钟就能到。孩子们的老师,也从过去的初中毕业生变成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现在,即便家中的孩子还没到3岁,家长们也会找到老师询问能否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学。”昭美社区党支部书记黑比孜卓说道。甲拉尔洛的儿子也把3个娃娃托付给她,自己在外头打工赚钱。
除了安居,悬崖村村民还找到了不少“乐业”的法子。从悬崖村上搬下来后,吉克木果就和妻子在沐恩邸社区开了一家商铺,店铺不大,在夫妻俩精心打理下,处处透露着利落劲儿,小店生意也日渐红火。
从前,吉克木果在贵州工地上做小工,赚的钱不多,却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他常常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口,家里老的小的全靠妻子一人操心,这让他时常感觉愧疚。
“现在,我守在家人身边也能赚钱。”吉克木果不仅是商店老板,还是网络主播,他利用悬崖村秀美的风光,拍摄短视频分享生活日常,很快抖音账号粉丝就达到了40多万。于是,他开始收购村里村民的山核桃、蜂蜜、花椒、盐源苹果、会理石榴等农产品,利用抖音等平台卖出去,夫妻二人每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至9000元,“这是过去在悬崖村压根不敢想的”。
吉克木果和妻子开的小商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摄如今,像吉克木果一样走上致富路的村民,悬崖村还有很多。35岁的杨铝洗是悬崖村的“外来媳妇”,她刚嫁到悬崖村时,1000多级的钢结构阶梯还没有修筑好,要上山只能攀爬藤梯。通常每隔两、三个月,杨铝洗和丈夫才下山一次,再背着几十斤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回来。
她回忆,那时候一家5口人蜗居在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里,“哪一天可能说垮就垮了”。搬迁到沐恩邸社区后,杨铝洗一家人住进三室两厅的楼房。
尽管照顾孩子是杨铝洗现在生活的重心,但她没有放弃工作。除了参加社区公益性岗位当保洁员、在街上的饭店做兼职厨师外,她还是一名手巧的绣娘,手工缝制的彝族服饰,稍微复杂精巧的一件能卖两千元,简单一点的一件也能卖个五、六百元。
在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五大社区里,有很多像杨铝洗一样的绣娘,守着家、抱着娃、挣着钱。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县绣娘共计1729名,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2024年,实现自有彝绣品牌“薇穆嘎扎”完成330万元的订单,绣娘总收入达172万元。
为了方便照料自家在山上5亩多的脐橙,杨铝洗的丈夫某色尔布选择重返悬崖村,这些脐橙一年能给他家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某色尔布还在悬崖村山脚下新开的酒店里当上了保安,按月拿工资,每月3千元。
在凉山州恒驰服饰服装厂里,悬崖村村民吉足什作和吉觉石伍坐在机床前,做着简单的剪松紧带和包装工作。她们住在南坪社区,是今年3月来这里打零工的。“现在每天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来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吉足什作说,靠着简单的服装加工工作,她们每个月可以获得2000多元的收入。
悬崖村村民吉足什作在机床前剪松紧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摄据恒驰服饰负责人廖云清介绍,在浙江和四川两地相关部门支持下,目前恒驰服饰二期生产线正在加快调试安装,预计将为昭觉再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2025年当地计划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6000万元,实施协作项目15个,这也为悬崖村村民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现在的悬崖村上,修起了酒店、民宿,走上了农文旅融合的路子,不少村民也可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毕业后,莫色格服选择返乡就业,投身乡村振兴,目前在昭觉县昭美社区担任文书。悬崖村搬出了新天地,这让身处“变化”之中的他欣喜不已。如今,他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新房子建好、新产业兴起,也常常听到村里人嘴里念叨着“日子好过了”,“我更加坚信当初回村的决定是正确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