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我倡议,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砥砺品质,磨炼意志,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志愿者文若侨同学宣誓。
志愿者为居民测量血压。
7月18日至23日,内蒙古医科大学暑期“三下乡”“医语健康青春行,共助北疆基层兴”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等地展开。活动立足医学专业特色,融合思政教育与基层服务,引领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参加医疗帮扶、健康宣教、推普活动、文化传承、生态实践等丰富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健康宣教。
在巴彦淖尔苏木卫生院,由内蒙古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内分泌、骨科、中医、蒙医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为当地100余名农牧民提供诊疗服务。专家们不仅开具处方、解答疑问,还现场向志愿者传授临床诊疗技巧,志愿者边学边做,全程协助开展导诊、测血压等服务。
“施救者要站在患者背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置于患者双脚之间,呈弓步状,保持身体稳定……”在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及科右中旗党群服务中心伊和苏莫社区,志愿者针对海姆立克急救法、布鲁氏菌病防控、触电、动物咬伤等常见的自救互救知识开展健康宣教,让日常医学知识走进生活、走进农牧民群众之中。
与青少年结对学习。
活动期间,健康宣教与文化传承、生态实践等各类活动同步进行。在推普课堂上,志愿者与当地青少年进行结对学习,大家齐声朗诵《你要写中国》等诗篇,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经典诵读中入脑入心;内蒙古医科大学“红心石榴籽”社会实践服务团志愿者走进当地蒙古族皮画工作室,制作“石榴花开”主题非遗作品,与广大群众共同感悟北疆文化魅力;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师生通过参观湿地展厅、实地考察,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并在双榆树嘎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环境清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理念。志愿者团队还参观科右中旗历史文物展、民俗风情展等,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脉。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依托医学专业优势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堂’,旨在学以致用,助力师生在服务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合作,以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建设,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北疆大地上。”内蒙古医科大学团委书记雪婧表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