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专场在昆明召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四州市展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据了解,四州市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根基。普洱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2.9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4.89%,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西双版纳州建成22个湿地保护小区、12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6851.8万亩,创建4个热带雨林保护自然教育基地。德宏州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处,划定361.22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广袤的栖息家园。大理州以苍山洱海高水平保护统揽全州发展全局,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道路。
不仅如此,四州市着力激活绿色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普洱的思茅老爪箐、宁洱那柯里、墨江曼海等一批和美乡村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诗意栖息地。德宏州盈江县的“石梯经验”将生态观鸟与乡村旅游、生态研学有机结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典范。西双版纳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4万亩,林草总产值达457亿元,雨林徒步成文旅新名片。大理州2024年的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元,“苍洱留香”大米溢价30%,新增产值1262万元。
与此同时,四州市坚持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生态福祉。德宏州发动全民参与“每人每年种三棵树”,累计造林72.13万亩。普洱市建成178个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5平方米。大理州坚持民族、文化与生态同美,“苍洱处处石榴红”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品牌,且生态文化引领绿色发展深入人心。西双版纳州则实施城乡绿美工程,创新推广“四个帮带”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比武”等模式,突出“热、傣、水、边”雨林特色,发动全社会参与绿美建设。(完)(罗春明 张玛睿 王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