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们还记得吗?
上周四
小坊关注了一个感人故事
↓↓↓
租住在杨浦区辽源花苑小区的保洁阿姨张菊花,因为工作认真,被居民们亲昵的称为菊花阿姨,谁知7月上旬的一天,她突然晕倒住进医院,没想到被查出脑动脉瘤,手术后病情恶化,在ICU里住了大半个月。上周记者去医院的时候,她虽然已恢复了部分意识,但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完全无法动弹。
为了支付高额的ICU治疗费,菊花阿姨和老伴仅有的一些存款几乎都花完了,家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由于多年来,这对夫妻在小区里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地工作,维护小区整洁的环境,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这个情况后,大家都很揪心,便主动提出想捐献一份爱心。
于是属地五环居委会立即行动起来,向全体居民发出捐款倡议,当时共筹集了3万多块。
报道播出后
菊花阿姨的病情牵动着大家的心
他们任劳任怨做保洁的精神
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一周过去了
记者打听到一个好消息!
菊花阿姨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今天(7月24日)上午,记者在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见到了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的菊花阿姨。虽然还不能说话,但面对前来看望的居委干部和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的儿子,她都能通过眨眼睛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沟通。
据主治医师介绍
患者接下就是进行
康复训练和高压氧仓治疗
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目前从CT报告上来讲,以后恢复意识有交流是可以做到的,说话也能做到,但左侧肢体的活动功能还是会有影响。
从失去意识,到恢复意识,再到现在至少能轻轻眨个眼,菊花阿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代表着巨大的希望。当然,现实的困难也是避不开的。因为后续的康复治疗费用对于这对从安徽来上海打工的夫妻俩来说,仍然是一笔"天文数字"。
上周四,居委会筹集到的爱心捐款是3万多。自从《新闻坊》的报道播出之后,爱心捐款的行动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捐款人已经从本小区的范围,扩散到了外区;从身边熟悉的人,传到了毫不相关的陌生人这里。四面八方而来的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五环居委会。
本周
社区里的第二轮爱心捐款行动
又开始接力了
一大早,刚结束早锻炼的华阿姨
就径直来到五环居委会
华阿姨:我这200块钱给扫地的阿姨,她身体不好,我正好表示心意,意思意思。
居委干部:你这么大年纪了,这么热的天,你还特地把爱心钱送到居委会来。
华阿姨已经99岁高龄,平时每天都会跟着邻居们一起做早操,最近无意间得知了菊花阿姨住院的事,她坚持要亲自上门捐款。
华耀珍 99岁高龄老人:
我看到她家比较困难,我们帮她是应该的,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虞净 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华阿姨应该说是我们小区最年长的老者,虽然她已经是99岁高龄了,但非常关心社区里面的事。
参与捐款的人
不只有辽源花苑小区的居民
还有一部分陌生人
这其中,有来自青浦区的一位老人,从《新闻坊》节目里看到菊花阿姨的遭遇后,通过青浦区红十字会和杨浦区红十字会转交了2000元捐款。同时,最近正在小区里负责维修屋顶的工程队队长宋建石也捐款1000元奉献爱心。
宋建石 爱心人士:
我也献一份爱心,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想尽我可能就帮一把。
虞净 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一个是我之前带的一个区委宣传部的选调生,她看到了我的朋友圈发了以后,主动联系我,通过微信把捐款转给我。还有一个是我五环社区另外一个小区的居民,他是开滴滴网约车的司机,微信转了我500块,也想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据统计,截至今天下午3点
菊花阿姨所在的江浦路街道
共募集到了7500元的爱心捐款
葛静虹 江浦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张菊花作为一名普通的保洁工,她眼里有活,心里有责任,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去守护,街道非常认可她为小区环境做出的贡献,我们也希望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搭一把手,尽一份力。
社区里的爱心行动
凝聚了巨大的力量
也感动了采访报道的记者团队
施琰代表《新闻坊》栏目组
和杨浦区融“有困难找记者”志愿服务团队
的几位代表特地上门探望
并把同事们的爱心捐款
交到了菊花阿姨的儿子小刘手中
"小刘这两天照顾妈妈辛苦了,这是我们代表《新闻坊》栏目组,奉上一点心意。"
"这是我们杨浦区融媒体中心全体党团员的一份心意,我们希望菊花阿姨早日康复。"
施琰 《新闻坊》栏目主持人:
菊花大姐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凡人微光,事情的后续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说人字的结构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撑的,其实,就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爱,体恤,共情,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王子亮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这位保洁阿姨家里条件确实比较拮据,正好我们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有"有困难找记者"志愿服务团队,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这位保洁阿姨。
沉甸甸的爱心握在手里
小刘面对镜头
想借此对所有
给自己妈妈捐过款的好心人
说一句感谢
刘进红 家属:
我代表妈妈感谢大家的爱心捐款,上海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城市,非常谢谢大家。
从一则新闻报道的涟漪,到邻里守望的拳拳之心,再到记者团队身体力行资助患病对象,这束由辽源花苑点亮的微光,正在不同群体间无声传递与放大。
菊花阿姨清扫的是小区尘埃
而此刻,无数素不相识的人
正以爱心与善意
拂去阿姨面临的重担
这份温暖不会停止
它映照着城市最朴素的信念
当默默耕耘者需要依靠时
自有人间真情稳稳托住他们的明天
小坊也盼望
病床上的菊花阿姨能够早日康复
看看新闻记者: 陈涛
编辑: 盛莉、杨沁雨、吕琼
摄像: 陈涛 张家琪(实习生)
责编: 朱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