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总有一些创新的治疗方法悄然出现,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体外反搏(简称EECP),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健康的卫士,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揭开体外反搏的神秘面纱
体外反搏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它主要是通过分别包裹在患者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来发挥作用。在心电图R波的同步触发下,当心脏处于舒张期时,气囊会自下而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这样做有两个重要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提高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压,就好比给冠状动脉这个“管道”增加了压力,让更多的血液能够顺利地流向心脏,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另一方面,下肢静脉系统受压后会增加回心血流,就像给心脏这个“水泵”补充了更多的水,进而提高心排血量。而当心脏收缩期时,全部气囊会同时放气,这能降低心脏收缩期射血阻抗,减轻心肌耗氧,就像是让心脏这个“发动机”工作起来更加轻松。
除此之外,体外反搏还能增加冠脉和脑部灌注,减少心脏做功及心肌耗氧,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来了一次全面的“升级”,让血液能够更顺畅地在身体里流动。
体外反搏的“用武之地”
心血管疾病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体外反搏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患者,体外反搏也能起到辅助恢复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缺血性,NYHA Ⅱ - Ⅲ级)患者,它能提高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体外反搏可以增加脑部灌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它或许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病情的控制和缓解有一定帮助。甚至对于睡眠障碍患者,体外反搏也可能通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其他老年性疾病
在糖尿病方面,对于缺血性疾病合并糖尿病、经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外反搏可以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它能改善眼部和肾脏的血液循环,延缓病情进展。此外,对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眼部缺血性疾病,体外反搏也能增加眼部供血,保护视力。突发性耳聋患者也可以通过体外反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提高听力恢复的几率。同时,它还适用于预防疲劳,对于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也有很好的效果。
体外反搏治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疗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绝对禁忌症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血性疾病、各种心瓣膜病或先天心并有心脏功能不全、肢体有血栓性静脉炎或感染病灶。相对禁忌症有血压过高(≥170/100mmHg)、频发早搏(>10 - 15次/分),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20次/分或小于40次/分、左心功能不全、年龄过大(>80岁)等。在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排除这些禁忌症后才会进行治疗。
体外反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的新大门。它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一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先进的医学技术,共同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室简介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由云岭名医李易领衔,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共有床位90余张。目前已全面开展各项先进的心脏诊疗技术,除对各类常见心脏病的诊疗外,还承担急性心肌梗死和各种心脏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救治工作。目前已全面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各类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频发房早、预激综合征等)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封堵术、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左心耳封堵术、各类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临时起搏器植入、单双腔起搏器植入、CRT-D,ICD)、经皮导管主动脉置换术等。同时还开展大血管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等。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
文/心血管病科:李稀杰、陈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