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东莞经济半年报:向“新”力驱动增长韧性
创始人
2025-07-24 19:17:00
0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7月23日,东莞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东莞GDP同比增长4.8%从一些细分指标来看,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外贸增速达16.5%,创历史同期新高。

作为制造业重镇和外贸大市,东莞的经济表现从全国来看都具有样本意义。近年来,东莞的经济走势受全球经济局势的影响明显。不过,东莞今年以来稳住了经济增长的步伐,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的一些细分指标中,足以看出东莞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经济稳中向好的背后,是这座国际制造名城新的脉动。一方面,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东莞外贸逆势破局,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在传统增长动能与新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发力,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清晰呈现。

2025年东莞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市委财经委会议提出,下半年,东莞要筑牢工业增长“基本盘”,聚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持续激活更新旧动能。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积极拓展国内外多元市场,持续推动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做大做强,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 

韧性十足:“外贸之城”逆势破局

在宝马电线电缆(东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橘红色机械臂正给新能源车用液冷充电线缆缠绕屏蔽层,高纯度铜杆经过27道工序蜕变成汽车总线电缆。这家长安镇外贸企业,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达7117.6万元,在全球线缆市场正崭露头角。

外贸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衡量东莞经济的“晴雨表”。

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东莞经济增速与进出口总额增速关联度极高,以“进出口总额/GDP”计算,东莞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400%。2024年,这个数字降至113%,相比前些年有明显下降,但仍是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深圳(122.4%)。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东莞外贸实现了逆势增长。上半年,东莞市进出口货值749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5%。增速在广东省主要外贸城市中居首位,拉高同期全省外贸增速2.4个百分点。外贸增长的背后,充分彰显出东莞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在出口产品类别上,今年上半年东莞潮玩增长态势明显。受访单位供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今年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东莞外贸实现稳定增长实属不易,特别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体现了东莞外贸的强大韧性。这种韧性脱胎于东莞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能更快的在关税危机中找到突破口,在全球贸易格局中重塑竞争新优势。

挑战之下,今年上半年东莞外贸的亮眼表现,既依托于其不断优化的市场结构,也得益于企业转型升级练内功。

“几年来,东莞外贸企业把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有机结合,国际市场变得更加多元。”东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东盟跃居东莞第一大贸易市场,美国市场占比由14%降至12%,对单一市场的依存度显著下降。

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局面,东莞不仅全力稳住传统市场阵地,同时加力拓展新兴市场空间,以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

在贸易伙伴结构上,东莞通过“稳旧拓新”双向发力。一方面,对欧盟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合计同比增长10.9%,稳固了基本盘;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对东盟、印度、中东、拉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3.5%、21.5%、31.5%、13.1%、63.6%,多元化的贸易格局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快意电梯是一家电梯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近年来通过加大产品研发创新,积极布局海外多元化市场,海外市场营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我们以海外子公司加合作代理商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在迪拜、印尼、澳洲等地均有非常成功的案例,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海外市场营收今年有望突破50%。”快意电梯海外营销总监白皓羽介绍。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贸促会原产地证业务增长势头迅猛。上半年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10.26万份,同比大幅增长83.8%,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的76%,其中,自贸协定框架下的优惠原产地证书增长显著。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2.27万份,同比增210.37%;中国-韩国2.77万份,同比增203.15%。优惠原产地证的大幅增长,透露东莞外贸企业善用自贸协定政策红利降成本,提高竞争力。

与此同时,经营主体活力也在增强。在外部冲击加大的背景下,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经营主体积极作为,展现了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作为东莞外贸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上半年表现尤为抢眼。黄埔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4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2.7%,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为促进外贸平稳增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从上半年的外贸数据不难看出,当前东莞企业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通过加速企业创新,出口产品“含新量”持续提升,正在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5%,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外贸企业经营模式已发生较大变化,告别传统的“中国制造+欧美品牌”OEM(贴牌生产)模式,东莞企业正越来越强化自主研发和创新,转向混合经营、内外销并重的模式,OBM+ODM(自主品牌+自主设计)占比不断提升。

以潮玩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东莞承载着全国近85%的潮玩生产、全球1/4的动漫衍生品制造。数据显示,在出口产品类别上,东莞潮玩增长态势明显。2025年上半年,东莞市有进出口实绩的玩具企业数量达940家,共出口玩具99.7亿元,同比增长6.3%。

受访专家表示,东莞正通过主动调整外贸结构开拓新兴市场、以潮玩、高技术产品等新名片开拓增量,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这种结构性突破,使东莞经济在 "逆风" 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产业向新:寻求制造业发展“最优解”

作为制造业大市,工业经济是东莞的基本盘,也是东莞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今年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主导产业较快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8%,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2.4%。

在传统增长动能与新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东莞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东莞制造业整体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特点。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今年上半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增速表明,东莞正在加速摆脱传统制造业的中低端产业链位置,逐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意味着东莞正在实现从“制造”向“智造”、从“大量生产”向“高质量生产”的转型。新动能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在数据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更表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这种结构性变化使东莞经济增长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事实上,东莞的“含新量”源于其以科创资源重构产业价值链的雄心。当前,东莞凭借超强的制造能力、极高的配套效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规模优势,并依托供需效应和市场规律精准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为一个科技产业“超级演练场”。这不仅让东莞庞大的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活力,更在新材料、具身智能、高端装备等诸多科技产业上抢得先机。

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支撑,东莞制造“含金量”优中有升。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较快,服务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整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08.8%、89.9%、67.3%、44.3%,更多高科技属性产品加速出海,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透过数据可以观察到,东莞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突围背后,是东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写照。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逐渐成为东莞经济的新支柱。受访单位供图

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新动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0.6%、31.8%。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逐渐成为东莞经济的新支柱。

今年以来,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产业项目在东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谢岗镇,祐富佰盛智能科技斥资22亿元打造的项目立足智能家电家居、机器人等领域,现已全面启动建设,待2028年底项目建成后,有望形成年产45亿元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在滨海片区,OPPO长安研发中心建成投产,OPPO智能制造中心部分投入运营,vivo研发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加快建设。

林江介绍,新动能产业的快速崛起,表明东莞经济逐步摆脱对密集人力和资源投入的依赖,进入以技术、人才和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发展阶段。面对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的严峻挑战,巩固技术优势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最优解,企业的微观创新成为破局的重要一环。

创新联合体是近年来科技产业界的热词,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正成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东莞已组建5个创新联合体,涵盖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未来食品、工业母机与模具、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以个体为主的“点”创新向以集成、联合为主的“链”创新转变,正是应对产业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途径。

当技术、资本、政策形成共振,创新便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涌现,依托创新联合体的建设,东莞有效拉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提升。其成效已直接体现在研发投入及营收等相关数据上。对比2023年度,新型储能、轻有源、未来生物食品、工业母机与模具四个创新联合体相关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23.70亿元,同比增加25.5%。其中,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各参与组建企业2024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达308.97亿元,同比增长18.46%。

林江表示,东莞工业发展仍蕴含着诸多机遇,随着全球产业发展深刻调整,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也为东莞工业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强对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评估,重点布局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支持东莞中小企业融入高端产业链,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和龙头企业在东莞布局供应链核心环节,提升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省6万吨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启...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据当地媒体消息,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在花都...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 证券代码:603195 证券简称:公牛集团 公告编号:2025-064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
华友新建磷酸铁项目,年产能60...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发力磷酸铁锂的同时,华友控股集团正同步加大对上游材料磷酸铁的投资。日前...
乌苏里江迎来捕捞季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7月16日零时,为期35天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干流禁渔期...
宁德时代青海项目开工,追投5亿...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7月23日,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极片项目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