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
一个擎天柱机器人正彬彬有礼地为顾客盛装爆米花,只见他精准地倒了两下,然后竖起大拇指,挥挥手递给顾客。整个过程非常利落,没有洒出来,也没有笨手笨脚。你没看错,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式入住洛杉矶的主题餐厅,承担传菜、车窗送餐等核心服务。当威武霸气的擎天柱机器人变身服务员,这种“反差萌”不禁让人感叹机器人也终将“落入凡俗”。
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再流连于大秀技术,而是切实降落到人间烟火中,无论是“进厂打工”,还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贴心伙伴”,都预示着机器人产业从技术早熟过渡到商业成熟的蜕变时刻即将到来。在产业变革风云际会之时,投资$机器人ETF(562500),就是追随资本市场上乘风破浪的舵手,一同驶向未来!
一、人形机器人变身服务员:实景场地下的应用新范式
实现“技术+商业化+场景”的三维实景突破,成为人形机器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特斯拉Optimus成为“爆米花使者”,其代表着人形机器人对于应用新范式的探索,从多维度为规模化落地提供前瞻指引。
1)技术演练场:该“超级充电餐厅”本质上是一个汇集超级充电、人机协作、汽车影院的“特斯拉技术秀场”。置身于如此丰富多元的实景场景中,Optimus的稳定运行能力,特别是复杂环境下的物体抓取与路径规划能力,将是对其技术工程化场景化的压力测试。同时Optimus机器人的人机/多机协作服务能力也颇为重要,特斯拉计划从人机协作逐步过渡到24小时无人化运营,餐厅成为Optimus的实景测试场。
2.)商业化炼金炉:人形机器人的运营成本(购置、维护、能耗)能否低于人工成本?人形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如何?顾客实际接受度如何?人形机器人能否为其他产品创造溢价?这些商业化的核心问题将通过真实经营情况得到初步答案。
3)场景突破的风向标:从实验室演示到直面终端消费者,Optimus的“服务员”角色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技术概念向商业服务迈出实质性一步,对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具有标杆意义。
二.特斯拉Optimus的打怪升级之路:“概念→技术→工业应用→商业服务”的不断进化
特斯拉Optimus的核心定位是替代人类从事“危险、重复、无聊”的工作,进而拓展到更广泛的工业和服务领域,甚至进入家庭,成为通用型机器人助手。从最初那个穿着紧身衣、步履蹒跚的“概念模特”,到在特斯拉自家工厂里默默搬砖、执行任务的“实习工”,再到走入人类日常生活“服务员”,Optimus的进化速度堪称光速。
2021年8月,在首届AI Day上,马斯克发布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计划,并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Tesla Bot,展现了其美好愿景。
2022年9月,在第二届特斯拉AI Day上,第一代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正式亮相,展示了擎天柱搬运箱子、为植物浇水、移动金属棒的视频,代表着擎天柱可以完成行走、上楼梯、下蹲、拿取物体等基本动作。
2023年12月,特斯拉发布了Optimus Gen 2。相比第一代,Gen 2在重量上减轻10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平衡感和全身控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新手部拥有22个自由度,并配备触觉传感器,能够更灵巧地操作物体,人形机器人在技术端日趋成熟。
2024年1-5月,Optimus愈发贴近实际应用。1月和2月展示了其折叠衣物、在办公室环境中自然行走的能力;5月展示了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内执行分拣电池等任务,标志着其开始进入实际工业场景测试。
2025年6月,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旗下Optimus正推进第三代产品研发,业界普遍预期其将在运动协调性、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多机协作能力等核心指标上取得突破,并开启在日常消费应用场景的试验。
未来特斯拉Optimus将多端进发、全线突破。技术端:完成第三代Optimus的设计优化,实现Grok AI系统与Optimus的系统集成,提升机器人的理解能力和交互能力;应用端:在特斯拉工厂内部扩大Optimus的应用范围,开始向外部企业提供Optimus试用,收集实际应用反馈,并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单价降至2万美元以下的远期目标。场景端:不断扩展场景,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等领域延伸,实现从“工业助手”到“家庭伙伴”的跨越。
三、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国内外产业链多频共振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量产的历史性转折,特斯拉Optimus、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和优必选科技等作为全球领军企业,正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和打磨产业链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
1)海外:特斯拉Optimus量产计划暂缓 、精修供应链,演绎“慢即是快”的打法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计划目前已被叫停,原因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组件仍需进一步优化,特斯拉正重新评估多个供应商的关键部件,包括关节、手爪、液压装置和操作组件等,这些正是实现机器人高灵活度的关键所在。
特斯拉Optimus的“暂停”是机器人行业的“快进”,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负载能力低和续航时间短等核心问题亟待解决。业内普遍认为,即便特斯拉无法如期在2025年底前实现“数千台机器人正在执行任务”的目标,但一个经过精雕细琢、真正实用的版本远比匆忙推出存在严重缺陷的产品更具意义。
T链精修将赋予各细分领域发展机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产业链构建涉及多个关键环节,核心零部件以及AI软件技术等软硬件组分或将迎来迭代更新。国内各细分领域龙头有望获得发展新机,如拓普集团为Optimus独家供应旋转执行器,自研直线/旋转关节技术领先;三花智控作为Optimus执行器总成唯一供应商,机电一体化能力优越;作为国内少数掌握无刷空心杯电机量产技术的企业,鸣志电器为Optimus提供空心杯电机,用于驱动灵巧手关节;绿的谐波为Optimus提供谐波减速器,主要用于旋转关节驱动。(以上个股均只作为示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未来随着特斯拉Optimus进入量产释放阶段,产业链各环节将充分受益。
2)国内:订单落地+融资加速,产能爬坡有望带动供应链需求放量
人形机器人大额订单频出,真实需求驱动商业落地。近日,优必选中标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今年人形机器人订单+产量有望超1000台,目前已完成小批量试产;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亿元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真实需求是实现量产的最佳催化剂,当各个领域的订单纷至沓来,将倒逼人形机器人龙头厂商加速推进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融资提档加速。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延续2024年的高热状态,并在融资节奏和资金体量上全面“提档加速”。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44起融资事件金额在1亿元以上,占比超过总量的一半。未来,真正掌握关键零部件(如伺服驱动器、关节模组)、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和明确应用场景的企业,仍将获得资本青睐。
当前,大额订单落地+融资节奏提速双轮驱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国内人形机器人龙头的产能正快速爬坡,预计未来有望推出更多产品或应用来获得增长,以此带动供应链需求放量和机器人产业链成长。
四、一键锁定未来:机器人ETF如何迎着产业潮流踏浪前行?
当人形机器人走出舒适圈,真正进入到工厂、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梦想便不再虚无缥缈,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升浪潮也将席卷而来。在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的长线叙事中,把握产业链共振机遇,精准捕获“行业β+产业链标的α”,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机器人ETF(562500)成为投资者布局赛道的倾心之选!
1)人形机器人含量十足。机器人ETF(562500)中共有37只成分股属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人形机器人含量达63.50%。成分股涵盖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伺服系统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汇川技术、3D视觉传感器的龙头奥比中光等。既押注产业成长价值,又捕捉前沿热点,帮助投资者实现人形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全覆盖。
2)龙头汇聚共振,提供驱动动能。龙头股经营更稳定、客户基础更好、整合产业链能力更强,有大的发展空间。中证机器人指数指数成分股共计73只,包含各机器人行业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占比49.57%,精准锚定机器人产业核心环节,捕获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3)规模与流动性一骑绝尘。海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作为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超百亿的规模保障了交易活跃度。截至7月22日,近10个交易日$机器人ETF(562500)共“吸金”7.49亿元。规模方面,机器人ETF最新规模158.20亿元,年内规模增长116.83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首位,规模优势有望持续放大。份额方面,机器人ETF最新份额179.26亿,年内份额增长126.03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首位。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