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施行,为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尽快调整和适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
在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电动自行车严格实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消费者选购电动自行车可认准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建议消费者购买新标准车辆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介绍,电动自行车整车、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乘员头盔应当经过CCC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可认准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
随着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即将正式施行,企业需要加快新标车的研发生产,尽早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提出认证申请。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此次出台《意见》,进一步指导指定实验室加快能力建设、获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资质),指定认证机构严格依据新标准和认证规则开展电动自行车CCC认证,及时满足企业产品检测认证需求,为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尽快上市供应提供安全评估保障。
此外,工信部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建立行业“白名单”。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已累计公告两批共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名单,涵盖当前主流的14个电动自行车品牌,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近期完成了第三批“白名单”企业的遴选工作,网上公示已经结束。
何亚琼表示,新标准对9月1日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额外给予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在12月1日之前,旧标准车辆仍可继续销售。“但我们建议,消费者从今天开始就优先购买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好的新标准车辆,减少身边的安全隐患。”
《意见》要求指定认证机构及时提醒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根据新标准实施时间,审慎提出旧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认证申请,确保旧标准的车辆可以在今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平稳退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推动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介绍,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化了配件阻燃性能、锂电池安全性能,提升了防篡改功能,对于提高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水平是非常关键的,“长远来看,一定会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孙毅军坦言,老旧电动自行车存量还比较大。目前全国在用的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有很多是老旧车和改装车。“去年以来,虽然通过‘以旧换新’方式淘汰了老旧车1200多万辆,但与3.8亿左右的存量相比,安全性较高的新车占比很小。另外,市场上仍有一些不法商户提供改装服务,进一步加大了车辆的使用安全风险。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是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电动自行车的老旧锂电池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诱因。何亚琼表示,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有效压减存量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随着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检测回收站点的布局将趋于更加科学合理,满足消费者日常检测评估及报废回收需求。各省份已掌握老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底数,其中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有14个省份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何亚琼表示,下一步需要具体找出“超过5年的电动自行车在哪里,谁在使用”。今年工信部已配合国务院安委会将老旧锂电池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作为重点指标之一,纳入对各省份的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各省份要敢于动真碰硬,加力督促以旧换新,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