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通过办会展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人口只有600万的新加坡在今年上半年却接待了833万人次的国际旅客,不过新加坡并不满足于现状。
今年的东南亚旅游市场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受到安全担忧和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泰国入境游客不升反降。而随着中国和马来西亚互免签证从试行到长期,中国赴马来西亚的游客快速增加。今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预计将达500万人次,在未完全免签的2023年仅为150万人次上下。
2024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实现了互免签证,当年中国就重回新加坡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今年上半年,有148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到访新加坡,与去年同期数据大体相仿。
新加坡旅游市场已颇为成熟,想要实现游客大比例增长并不容易。不过一直善于提前布局的新加坡,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通过办会展来拉动旅客入境,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
在旅游行业,会展业又被细分为会议、奖励旅游、论坛与展览(MICE)四个方向。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ICE旅客在新加坡的平均消费是休闲旅客的1.7倍至2倍,MICE是推动新加坡旅游业实现高品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引擎。
旅游发展新方向
6月下旬,拥有1700座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礼堂几乎座无虚席,挤满了从全世界各地赶来的华商和投资者,前来参加“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分享出海经验,这已是论坛第二次在新加坡举办了。
在中国企业的出海浪潮中,很多选择地理距离近、文化差异较小的东南亚作为踏出国境的第一步,这一趋势也为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地区的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很多中国企业利用这一便利性,选择在新加坡办会办展,扩大国际影响力,使得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拓展MICE业务的核心市场。
新加坡的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看到了会展业巨大的发展前景,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扶持会展业发展,并成立了隶属于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览与会议署,以市场手段整合各种会展资源。如今新加坡在开展全球市场营销活动时,把自己定位为“全球最佳会展城市”。
新加坡虽然国土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但在这不大的国土面积上,居然有包括新加坡博览中心在内的六座专业会展场馆。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发展会展业,潘政志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新加坡还打算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造新的MICE中心。这势必将进一步巩固新加坡在地区会展业的实力和地位。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展览场所。如位于新加坡市中心核心地段的中国文化中心,11层的建筑内设有展厅、剧场、图书馆、教室等活动场地,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文化中心之一。如今有关中国文化的演出和展览络绎不绝,成为中国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文化出海的重要平台。
趋利避害
不过去新加坡办展或参展并非没有“吐槽”之处。参与者提到最多的便是新加坡的物价。经济学人智库(EIU)在2024年公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新加坡和苏黎世超过纽约,并列成为当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在这背景下,像曼谷这样成本较低的其他亚太枢纽城市,与新加坡在会展业上形成竞争。
无法单纯通过价格来竞争,新加坡会展业通过提高附加值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比如,新加坡虽然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城市之一。潘政志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世界级的会展目的地,新加坡在数字安全、卫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一直作出坚定承诺,为活动组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础。
今年新加坡提出了“旅游业2040”目标,其中提出了三大关键支柱,除了MICE外,另外两大支柱为休闲旅游和中转过境旅游。新加坡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已在今年上半年动工,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将多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客容量增加超过50%。
虽然按照旅行的目的划分为会展旅行和休闲旅游,但在实际情况中两者并非完全割裂,会展旅行虽然有商务会展的需求,但在闲暇之余,也会像休闲游客一样,探索一些本地景点和美食。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在新加坡不用担心“吃不惯”的问题,中餐的层次丰富,除了各种地道的中餐外,还有很多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中餐,如结合传统中国菜烹饪手法与南洋香料的娘惹菜,以及融合中西食材和做法的现代新加坡菜系(Mod-Sin)。
可持续发展
600万人生活在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新加坡每年还要接待大约1600万人次的入境游客,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加坡旅游业乃至新加坡的重要课题。
走在新加坡街头,林木花草终年苍翠葱郁,花开不断,所以常被称为“城市花园”,不过如今在新加坡再提起这一说法,常常会被新加坡人委婉地提醒,“这一说法已过时了”。早在2005年,新加坡就调整了建设目标,由原本的“花园城市”理念转向“花园里的城市”,城市绿色环境从“好看”转向“好用”。
在完成地面空间的绿化后,新加坡在谋划如何让绿化“上天”。新加坡高层建筑密集,新加坡政府推动在钢筋混凝土内建设“空中花园”,很多高楼大厦的外墙凸凹处、楼宇连廊、阳台等都长满了绿植和鲜花,将楼宇建筑装饰得如同巨大的“花瓶”。这不仅让酒店和办公楼的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自然,同时对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来说,“空中花园”还在平面以外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举办会展时,新加坡也努力将这种理念运用其中。从会展场所的太阳能屋顶,到新MICE中心的引入低碳建筑设计,新加坡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促进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潘政志表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出海时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新加坡的绿色会展设施和全流程碳中和服务,恰好可以满足了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