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哨声响起,2比3的比分定格在记分牌上,中国女排今晨无缘世界女排联赛四强。回望这趟世联赛征程,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年轻队伍,像一株迎着风雨生长的新苗,有过向阳而生的蓬勃,也经受过狂风骤雨的考验。
以赛代练,不断磨合,第一次踏上淘汰赛场的中国女排,还是在不少环节暴露出了些许稚嫩。失利固然遗憾,但这份成绩单足以激励她们。
今晨的波兰格但斯克体育馆,漫天挥舞的旗帜与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构成了中国女排年轻队员从未经历过的“魔鬼主场”。大战五局不敌东道主,藏着成长路上绕不开的课题。
硬实力的差距在攻防两端清晰显现:中国女排在身高、拦网、进攻等环节略逊一筹。当波兰队高点快攻如潮水般袭来时,中国女排的拦网手往往慢了半拍,全场11次拦网得分比对手少4次。体能分配的差距同样明显,当波兰队主教练早早换上替补阵容轮换蓄力时,中国女排的主攻手仍在场上咬牙坚持,连续作战的消耗让第四局一传到位率骤降,进攻效率随之下滑。比赛后半段,场边的嘘声像无形的网,裹得人喘不过气,紧张之中,年轻队员自乱阵脚。越被拦网压制,越想证明自己,连续在同一位置用同一线路突击,结果要么被拦死,要么出现失误,让比分差距越拉越大。
纵观整届赛事,副攻线的进攻火力未能充分释放,成了突出短板。二传手在快攻节奏把控上略显生涩,如何更精准地将球传给副攻、打出灵动的快攻配合,是教练组未来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反观波兰队,即便领先时仍不忘用快攻调动对手拦网,为强攻创造空间,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控制,正是中国女排需要学习的。
看台上响起零星的“李盈莹”喊声,让人忽然意识到,这支队伍确实太年轻了。若是有更多经验丰富的老将在阵中稳住军心,或许在被连续拦网时,能站出来喊一声,或许在第四局的慌乱中,能递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但成长无捷径,年轻就要接受这样的缺憾。
“我们需要再看一遍这场比赛,找出问题所在,并努力改进。”赛后吴梦洁说,“我们充分利用了在世联赛中与世界顶级球队交手的每一次机会,这对我们这支年轻的球队来说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要准备在世锦赛上展现最好的水平。”
三站分站赛9胜3负的成绩,总决赛负于波兰队,记录着年轻人的成长。这支队伍有16岁的希望之星,有6次决胜局经历,有过逆转和被逆转的快乐与遗憾。其实,无论输赢都应当能接受,锻炼队伍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比赢得胜利更有价值。这些今天的“绊脚石”,终将成为明天的“垫脚石”。
本报记者 陶邢莹
上一篇:30年老小区“长出”共享花园
下一篇:走丢在梅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