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陈秀华,河北省霸县(现霸州市)任水村人。1939年冬参加革命,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永清县五区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8月被日军抓捕,在狱中同敌人英勇斗争,牺牲时年仅22岁。
陈秀华20岁出嫁到霸县城内,她的婆婆和日寇汉奸勾勾搭搭。她结婚不久,婆婆就企图压服她侍奉敌人,遭到她的坚决反抗。丈夫非但不支持她,母子二人还联合起来,对她非打即骂,百般虐待。她跑回娘家,哭着把这些事告诉父母,得到的却是一连串的劝告:“凡事总要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然而,陈秀华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劝诫。她忍受不了终日的毒打和虐待,更忍受不了莫名的屈辱,便从县城逃到北岸村舅父李景云家中。李景云是共产党员,家人都是抗日积极分子,经常和抗日工作人员有往来。她住在舅舅家,经常接触抗日工作者,在大家的感召和影响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有个叫陈健的女干部,一有机会就找她谈话,给她讲妇女翻身解放的道理。1939年9月,陈健调往永清县,她就跟到永清,参加了妇救会工作。
在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从事抗日工作,对于陈秀华这样一个初出家门的劳动妇女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的。刚参加工作时,她不敢当众讲话,不会写稿子。然而,她有抗日爱国的热情,有虚心好学的精神,她请其他人帮忙写讲话稿,一个人在屋里对着墙大声朗读,渐渐地也敢在群众大会上讲话了。平时,她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文化,和大家讨论问题,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1940年2月,陈秀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陈秀华工作更加积极。领导为了培养她,有意识地让她单独活动,锻炼她独立工作的能力。1940年6月,组织上安排她担任永清县五区妇救会主任。此后,她更是整天奔波于各个村庄,一头扎入姐妹群中,动员她们走出家门,参加抗日工作。当时,那一带村庄虽是抗日游击根据地,但刘靳各庄、后奕等较大村镇都有敌人的据点和炮楼。陈秀华等抗日工作者的活动,自然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抓捕抗日干部,敌人在各村布下坐探,专门侦探抗日干部的行踪。
1940年8月的一天,陈秀华独自一人来到董相庄,被敌人的坐探发现,刘靳各庄据点的敌人包围了董相庄,将陈秀华抓捕。在据点里,敌人对她百般威逼利诱,但她丝毫不为所动。敌人对她使出种种酷刑——揪头发、狗咬、炮烙、割肉等等,极尽凶残之能事。然而,得到的却是她义正词严的痛骂。她痛骂伪军是汉奸、走狗,骂日本鬼子是狗强盗。一次次的毒刑拷问,她始终没有暴露党政组织及人员。她对敌人说:“我是共产党员,愿杀愿砍随你们的便,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什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你们绝不会有好下场的。”
陈秀华拖着病残之躯,在狱中坚持绝食斗争,最后壮烈牺牲。中共永清县委和十分区妇救会曾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和广大妇女,向党的好女儿陈秀华烈士学习,以实际行动做好抗日工作。
(资料来源: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