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国资报道)
本刊记者 巩聪聪 / 通讯员 龚艳艳
6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鲁商集团旗下山东省药学科学院(以下简称“省药科院”)牵头研发的《基于纳米晶/生物黏附的跨膜递送技术体系构建与代表性药物产业化》项目荣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创造性破解了药物体内递送“卡脖子”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彰显了鲁商集团在医药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实力。
鲁商集团总经理助理,省药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岱州向记者介绍,作为鲁商集团医药健康领域的研发主力军,省药科院深度贯彻落实集团医药板块研发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与兄弟单位鲁商福瑞达协同,将所构建的药物跨膜递送技术推广应用于相应产品,不仅提高了产品疗效及稳定性,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生产设备智能化、品牌影响力等“硬实力”实现跨越式升级。
15年持续攻坚,青年团队“挑大梁”破解药物递送“三重密码”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构成整个药物治疗过程,跨膜递送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在不改变药物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精准递送。因其技术的突出特点,成为国际药物制备高技术战略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医药制造工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卡脖子”难题。
“当无数效果显著的药物因难以突破人体生物屏障而折戟于实验室时,这项技术为它们打开了生命之门。”省药科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之一汤漩介绍,针对行业痛点,省药科院项目团队开展了历时15年的持续攻坚,创新构建了基于粒度精准调控的纳米晶药物跨膜递送制备技术,解决了现有纳米晶粒度大、分布宽、难以产业转化的行业技术痛点,实现了系列高稳定性纳米晶混悬制剂的规模产业化;发明了高效药物复合体系跨膜递送过程制备技术,解决了现有药物负载量小、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难题,实现了不同类型药物制剂的高效稳定产业化制备。
省药科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之一陈凯告诉记者:“项目还创新构建了‘细胞-器官-整体动物’三级水平跨膜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质量评价技术空白,解决了药物跨膜递送系统难以有效评价转运效率及生物安全风险的缺陷,促进了创新药的黏膜转运评价。”
记者了解到,攀登技术高峰的征程中,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青年科研团队——省药科院制剂工艺开发小组,是撬动技术壁垒的关键支点。团队组长李大伟说,没有年轻人的创新锐气,就撞不开原创突破这扇技术铁门。省药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项目推进过程中给予青年员工“挑大梁”攻坚的机会,青年员工的创新与转化能力因而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推进项目产业化的过程中,省药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锻造了既精通技术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素质。而他们攻克的纳米混悬晶药物、超分子包合技术、黏膜黏附技术及先进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更是直指世界科技前沿,让中国医药在这些领域有了“话语权”。
据悉,《基于纳米晶/生物黏附的跨膜递送技术体系构建与代表性药物产业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共获国家发明专利29件,制定国家药品标准18件,获药品生产批件33件、化药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许可6件。项目基础技术不仅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还具有鲜明的共性化特点,可根据产品特点有效实施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拓展与应用,有效化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联合体协同发力,一体化研发锻造科技创新硬实力
近年来,鲁商集团从战略层面推动旗下产业协同。其中,医药板块表现亮眼。鲁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绪超,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朱华建多次出席并调度集团医药板块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汇报会,要求发挥协同效应,谱写医药板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次获奖项目正是鲁商集团医药板块协同创新成果的典型体现。针对药物跨膜递送技术难题,省药科院联合国内知名高校、药企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进行靶向攻关。联合体中就包括鲁商福瑞达旗下医药板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明仁福瑞达。
“省药科院始终秉持‘科学严谨、客户至上、持续创新’的理念,以实现药物研究的自主创新为主要出发点、以协同创新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药品研发能力。”张岱州介绍,“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鲁商集团医药板块研发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合兄弟单位鲁商福瑞达积极开展创新成果研发与应用研究,从而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此次获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省药科院与明仁福瑞达密切合作,依托“药物高效跨膜递送关键技术”相继完成丹皮酚软膏、双唑泰阴道凝胶、东方活血膏等产品的处方工艺升级改造和临床前评价研究,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目前已上市销售实现临床应用,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据悉,在鲁商集团的统筹下,省药科院近年来持续对接鲁商集团旗下医药健康板块企业,围绕医药业务板块发展现状与规划、研发管线布局以及产品需求等展开全面交流与深度合作,交流范围涵盖临床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原料等多个方向;先后与明仁福瑞达、海佑福瑞达等开展了化药原料药中试、中药制剂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开展创新药IND注册申报及临床试验样品生产等工作。
在一体化研发的协同作用下,省药科院近年来科技成果持续产出,科技专项和奖励申报大幅增加,锻造了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2023年以来,省药科院累计获批各级专项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个,同比增长125%;授权专利52件,同比增长15.6%;发表论文137篇,同比增长75.6%。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非省药科院在此次全省科技大会的唯一收获,省药科院研究员刘飞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基于氧化还原/水解酶的生物法制备技术体系构建与典型药物产业化》项目拿下了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荣誉。这也是省药科院协同创新的又一个典型案例。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件,关键核心技术在新华制药、海佑福瑞达等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产业化示范作用助力我国生物制药科学进步。
从实验室技术攻关到生产线成果转化,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全产业链升级,省药科院始终以实现药物研究的自主创新为主要出发点,坚守“做济世良药,保人民健康,助社会发展”的使命。此次获奖既是肯定,也是起点,未来,省药科院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破解医药领域的技术密码,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续写新的篇章。
上一篇:特朗普建议AI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