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地处雪峰山麓、柘溪库区腹地,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山村,这里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在双烟村这片土地上,镌刻着许多动人的时光故事,从当年村民踊跃参加红军,到兵工厂在山沟里造枪炮打鬼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贫困村出列,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双烟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引人关注。
近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双烟村,所见所闻令人振奋。从今天起,新湖南客户端开辟《双烟村的故事》专栏,从抗战兵工厂、红军红色印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党建引领5个方面,讲述发生在双烟村的故事。敬请关注!
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俯瞰。童臻熙 摄“村里现在有黄精基地800亩,时间长的栽了4年。村上每年发放给村民种植、培管黄精的工资有20万元左右。”谈及村里的产业,双烟村党支部书记尹志锋首先就说到黄精产业。
双烟村村民在林地里种植黄精。谌千童 摄双烟村山多地少,山林面积达13500亩,耕地面积只有280亩。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决定发展黄精种植产业。黄精是一种健脾、润肺、益肾的中药材,药食同源,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其耐阴、耐寒,适合在当地山林环境中生长,能利用林下空间实现林药复合经营。
长势良好的黄精。谌千童 摄在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着村民观念保守、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等诸多难题。村里请黄精种植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同时争取政府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村里成立黄精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降低村民的种植风险。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部分脱贫户种植黄精尝到甜头。脱贫户何健铭家中劳动力少,之前靠传统农业种植仅能维持温饱。在参与黄精种植后,第一年就获得了1.2万元的收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熟练,收入逐年增加。目前全村参与种植的脱贫户有14户,人均年收入增长8000元。
山上的黄精“林下生金”,山下的柑橘“品改出新”。双烟村地处柘溪库区,农民有种植柑橘的传统,全村180多户农民都种柑橘,过去有近1/3的家庭以种柑橘为生。南丰蜜橘是种了几十年的老品种,因品质退化、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果子卖不上价。
品改后的柑橘树果满枝头。资料图“从2022年起我们进行柑橘品改,新品种是阳光一号橘柚。目前村里500余亩柑橘有300亩是新品种。”尹志锋说,“新品种产量不低于老品种,人工成本更少,更受市场欢迎,价格至少是老品种的3倍。”尹志锋介绍,柑橘品改每亩需要1500元的投入,并且品种改良后的销售也难以预期,有一定的风险。为解决村民顾虑,村“两委”开始着手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照品种改良面积进行奖补,分阶段实施柑橘品种改良计划。同时,村里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统一管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使村民增产增收。
打包好的柑橘准备装车外运。 资料图在双烟村的田间地头,一棵棵柑橘树上挂满了果实,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再过两三个月就可采摘收获了。”尹志锋说,“我们2022年初次改良150亩柑橘园,2023年新增150亩,预计到明年全村500亩柑橘园将全部完成品种改良。”
产业发展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村民就业人数达100多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余万元。尹志锋说,双烟村计划进一步扩大黄精种植规模,引进黄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黄精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过上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