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俯瞰贵州轮胎扎佐厂区屋顶光伏。(受访者供图)贵州轮胎部分产品展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摄影报道
地处西南山区,既不临边,也不临海,在橡胶原材料成本价格方面毫无优势的贵州轮胎,产品却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40%。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贵州轮胎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从20世纪50年代末成立的一家传统轮胎制造企业,贵州轮胎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在全球轮胎制造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这里得到有力印证。
轮胎生产要经过粘胶、挤出、压出、成型、硫化等流程,需要大量的热力和电力支持。
贵州轮胎每年能源消耗量达11万吨标煤,被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用能结构中,热力占6成,电力占4成,用能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加之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力支持,人力成本也非常高。
“2021年以前,我们的热力基本靠燃煤锅炉,电力基本是传统电网供电,再生能源比重几乎为零。”公司设备资产工程中心负责人何权回忆道。
在全球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贵州轮胎制造亟待一场绿色变革!
7月盛夏,高空俯瞰位于修文县扎佐工业园的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林立的厂房屋顶铺满了光伏板,源源不断将阳光转化为稳定的绿电。
今年,扎佐厂区的光伏项目将全面建成投用,预计每年为企业提供绿电35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8万吨,节约用电成本1000万元。
走进工厂数字生产车间,生产线24小时有序运转。没有刺鼻的橡胶味、发黄的墙壁,也没有捂着口鼻的工人,只见一辆辆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人驾驶AGV小车穿梭忙碌,向各条生产线精准投放物料。
随着一台台机械手臂上下舞动,仅需25秒便可快速精准完成一条胎圈制造,相较传统人力,效率提高68%。新引进的全自动硫化机应用,相较于传统硫化生产线节能15%。
一系列数字化改造,公司产能提升了46%,用工人数减少了5%。
原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炭黑是轮胎生产的重要原材料,2022年,贵州轮胎首条炭黑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已建成两条炭黑生产线。
何权介绍,生产线上,煤焦油高温裂解产生炭黑,同时产生的炭黑尾气含有大量可燃烧介质,再次投入改造锅炉替代原煤供能,既节约了企业原材料购买成本,又实现了节能降碳。
2024年,通过炭黑尾气利用,企业原煤使用量从过去的每年15万吨降至3.5万吨。2026年,第三条炭黑生产线将建成投产,原煤将彻底被替代。
从“废料”到“资料”,在再生胶车间,企业通过回收旧胎,废旧轮胎经再生技术“重生”为崭新原料,减少了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使用量。
在企业能源管理平台数字大屏上,数千台设备的耗能数据实现后台实时监测。近年来,贵州轮胎在建成能耗管理系统基础上,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光伏发电+绿电采购”双轨并行。
去年,企业提高绿电采购量1.12亿度电,通过蒸汽余热余压发电2200万度,计划在2028年实现全绿电。
通过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改造和建设能源管理平台,公司每一吨产品单耗从2021年的275.16千克标准煤降至2024年的226.01千克标准煤,降幅近18%。
2024年5月,企业以“让每一次滚动更低碳”为目标,制定完成了《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对企业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了蓝图。
企业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力争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绿色转型是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公司向全球布局产业,建成越南基地投产,成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样本。
2024年,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营收额达106.9亿元,在中国轮胎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在全球轮胎75强中位列第25位。
从炭黑尾气利用到屋顶光伏,从再生胶车间到全球首个5G数字轮胎工厂,从传统企业到全国轮胎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贵州轮胎正用生动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是环保责任,更是效率革命,绿色生产力正加速转化为企业全球可持续竞争力。
上一篇:党支部解困专班解了停车难
下一篇:铁路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