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富豪”豪掷95亿!歌尔股份为何收购2家精密制造公司?
创始人
2025-07-23 20:16:24
0

  来源:野马财经

  歌尔股份的百亿“赌注”。

  精密金属结构件,这个藏在智能设备深处的核心组件,正成为歌尔股份百亿收购的战略焦点。

  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发布公告,宣布与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5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这项果链巨头今年最重磅的收购案,瞄准了精密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

  尽管收购战略意义重大,但市场初步反应较为谨慎。7月23日歌尔股份股价高开后走低,收盘报23.54元/股,下跌1.13%,总市值822亿元。

  在苹果遭遇AI危机、股价年内下跌16%的背景下,中国供应链巨头们正加速“去苹果化”进程。而歌尔股份此次百亿级收购,是作何考量?

  斥资百亿收购2家公司

  事实上,虽然一直以来都被资本市场冠以“果链龙头”的概念,但歌尔股份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智能硬件业务。2021年,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后来居上,完成了对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反超;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营收更是同比增长近一倍,已经占到了公司收入的60%。

  具体而言,歌尔股份的智能硬件业务是从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代工开始,逐渐拓展到了VR/AR产品、智能手表/手环等领域。

  如今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在AI技术推动下持续演进,对材料性能、美观性和精细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歌尔股份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收购的核心动因是应对“对精密结构件等零组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趋势。

  被收购的两家标的公司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金属结构件技术是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产品质感、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

  在AI硬件时代,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持续提高。随着AI眼镜、VR头显等新型智能终端普及,对轻量化、高强度精密结构件的需求激增。

  歌尔股份2024年精密零组件业务实现营收150.51亿元,同比增长15.85%,毛利率提升至21.51%,展现出该领域的盈利潜力。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合计约91.1亿港元,业务规模可观。收购完成后,歌尔股份的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将显著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收购标志着歌尔股份并购战略的转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歌尔并购核心逻辑已从过去“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逻辑”转向“以大客户为核心的产品逻辑”。

  此次收购与歌尔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歌尔在公告中强调,收购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提升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专长和客户资源,歌尔有望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增强综合竞争力。

  逃离“果链”的转型之路

  歌尔股份旗下有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三大主要业务线,前两项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等,而智能声学整机的主要产品则包括无线/有线耳机、智能音箱等。

  从产品方向可以看出,歌尔股份的业绩和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息息相关。而在此期间,作为同期与苹果深度绑定的合作伙伴,歌尔股份也面临着“成也苹果,败也苹果“的风险。

  歌尔股份和苹果最早的姻缘,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公司为苹果供应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2018年更是拿下苹果AirPods 30%的代工份额,成为Air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果链红利曾让上市公司成为A股明星,不仅营收一路飙升,2021年公司市值也来到1800亿元高光时刻。

  来源:罐头图库

  苹果一度是歌尔股份高度依赖的单一大客户,但在苹果面临AI创新危机、股价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果链”供应商们正加速战略转型。

  目前,歌尔股份在摆脱苹果依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苹果)的销售占比已降至31.96%,远低于2023年的43.38%。

  这一成绩源于歌尔多年的前瞻布局。自2016年进入索尼供应链成为PSVR独家代理商以来,歌尔持续拓展VR/AR业务,目前已成为Meta、小米等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2023年,当苹果在智能声学整机产品上调整订单时,歌尔凭借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有效缓解了冲击。

  相比之下,立讯精密在“去苹果化”上进展缓慢。2022年至2024年,立讯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高位(2024年为70.73%)。

  这种依赖使立讯精密在苹果战略调整面前更为脆弱。当苹果将部分产品组装从中国大陆转移到越南、印度时,高度依赖苹果订单的供应商面临巨大压力。

  歌尔在VR领域的布局已见成效。随着今年Meta第三代AI眼镜发布,小米、华为等纷纷入局,歌尔股份作为核心供应商站在了“百镜大战”的风口。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光学、微显示等技术,推出搭载全息波导镜片和MicroLED光机的轻量化AR参考设计。

  如今歌尔股份与立讯精密的转型路径呈现明显分野。歌尔股份选择的是“智能硬件多元化”路线,重点突破VR/AR、AI眼镜等新兴领域;而立讯精密则更侧重向汽车电子领域拓展。

  在争夺“果链”龙头地位的竞争中,歌尔股份此次收购可能改变竞争格局。通过强化精密结构件能力,歌尔能更好地服务苹果及非苹果客户。

  特别是随着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AI眼镜,歌尔股份在相关领域的积累可能帮助其重新获得苹果关键订单。

  富士康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参考案例。通过“左手苹果,右手英伟达”的战略,富士康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82%。

  歌尔似乎在复制这一模式,在保持与苹果合作的同时,积极拥抱Meta、小米等AI硬件新势力。

  百亿收购的隐忧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尚存不确定性。歌尔在公告中明确提示,收购“仍处于筹划阶段”,需进一步尽职调查和审计评估。

  95亿元的收购金额对歌尔财务形成一定压力。虽然公司表示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歌尔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为217.44亿元,此次收购将消耗公司大量现金储备。

  整合风险亦不容忽视。两家标的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在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上与内地企业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技术、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1+1>2”的协同效应,考验歌尔的管理智慧。

  智能硬件市场本身的波动性也是潜在风险。有行业观察所指出,“从AR/VR设备到AI眼镜,智能硬件的浪潮起起伏伏,热度一过,容易一地鸡毛”。歌尔重金布局的领域能否持续高增长,仍待市场检验。

  还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收购完成后如何实现有效整合将是关键挑战。两家标的公司与歌尔现有业务虽具协同效应,但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客户资源等方面的融合仍需时间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建议,在技术研发协同方面,歌尔股份和标的公司还可以整合各自的技术研发团队,共同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精密结构件产品,例如,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与高精度的材料加工相结合,打造出智能化的精密结构件,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歌尔股份背后实际控制人是姜滨、胡双美夫妇。姜滨、姜龙兄弟的创业故事在业内为人熟知,兄弟二人凭借“歌尔”跻身全球富豪榜,哥哥姜滨也一度以家族财富登顶“山东首富”。据《理财周报》报道,姜滨起初在潍坊市无线电八厂做车间技术员,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倒闭后,姜滨利用八厂原来的技术,跟几个同事合伙组建了一家私营企业,主导产品仍然是话筒。可能当时的姜滨也没想到,当年几个人组建的企业,后来竟能发展成“果链”龙头公司。

  2022年,姜滨、胡双美夫妇以340亿元财富位列《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145位。但随着2022年苹果“砍单”,歌尔股份业绩开始下滑,姜龙也逐渐淡出了歌尔股份。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姜滨、胡双美以225亿元财富位列榜单1132位,位列山东富豪第五。

  但如今随着收购完成,歌尔股份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营收合并后约234.51亿元,与立讯精密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更重要的是,歌尔股份对苹果的依赖已降至32%以下,而立讯仍高达70%。

  当库克为苹果的AI滞后焦虑不已时,歌尔已悄然转身,将筹码押注在Meta、小米等新一代AI硬件巨头身上。

  消费电子产业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摆脱“苹果依赖症”的供应链企业,可能率先拿到通往AI时代的船票。

  你怎么看歌尔股份的百亿豪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效能治理护航高品质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专家视点】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苏辙在《新论》里说道:“欲筑室者...
领导干部四风问题自查报告范文 ...   6月22日到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专门会议,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当在中...
广州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3898 证券简称:好莱客 公告编号:2025-033债券代码:113542 债券简称...
讲述《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 转自:贵州日报 《书城》2025年7月号,月刊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倾毕生精力创作的划时...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23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