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房价进入下行区间以及购房首付比例放松以来,“零首付”购房现象在各地有所抬头。表面上看,“零首付”购房可以获得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购房对应的是一项长期的经济行为,“零首付”有可能为自己的人生埋雷。
何谓“零首付”
所谓“零首付”购房,就是购房人和中介、开发商串通,通过“阴阳合同”“高评高贷”等方式 ,达到降低首付成数,甚至“零首付”购房。
“高评高贷”是指通过一定操作将房产的评估价高于真实价格,从而从银行贷出更多资金。这其中,往往还涉及“阴阳合同”等违规操作:一份“阴合同”以实际房价签订,是购房者的真实购房价格;另一份“阳合同”以较高房价签订,是购房者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时提供的证明材料。
以总价240万元的房产为例,不考虑税费等因素,若按现时首付比例最低15%来计算,购房者除了需支付36万元首付款外,还需向银行贷款204万元。
不过,若将房产评估价提升至300万元,并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则购房者可以从银行贷款255万元,较原先的204万元提升了51万元。这不仅可以覆盖首付金额,还能从中套利15万元,实现“零首付”甚至是“负首付”。
希望“零首付”购房无非以下两种目的,但从长远来看,都得不偿失。
目的一:获得超额收益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3%左右,在历史上属于较低水平。因此,有些人希望购房时能更多贷出低息房贷,节省出来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3%,就是合算的。理论上,这样考虑没啥毛病。
但是,投资本身充满不确定性,投资也存在亏损本金的可能。而且购房者也必须付出代价——需要承担更高的贷款利息和月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开支。
此外,房贷一般都是20年至30年,目前利率低,不代表以后一直低。如果中国经济走出目前的低谷,可能就会迎来加息周期。如果连续加息,房贷利息从目前的3%提高到4%,虽然只提高一个百分点,每个月还贷金额却增加不少。
例如,商业贷款200万元、30年还清,利率3%,按照等额本息计算,每月还款8432元;如果利率4%,同样按照等额本息计算,每月还款9448元。而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当时房贷利率为4.85%,同样商业贷款200万元、30年还清,每月的还款额则飙升到10553元。
目的二:提前购房
年轻人可能积蓄不足,希望通过“零首付”实现提前购房的梦想。虽然“零首付”可以快速购房,但是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对银行、家庭来说都缺乏一个“安全垫”,一有经济波动,就很可能暴雷。
这里涉及一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即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假设一对年轻夫妻刚刚买房,并没有其他资产,则缴纳15%首付之后,其资产负债率为85%。如果通过“零首付”购房,则资产负债比率达到100%,这样的资产结构非常脆弱。
在经济下行周期,一般来说有两个现象可能会同时发生:一是失业率上升,一是房价下跌。如果一个家庭同时遭遇这两件事,怎么办呢?购房时缴纳过一定首付的家庭,还可以扛一下,而“零首付”的家庭则立刻面临破产境地。
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为例:当时美国经济环境不佳,失业率上升,不少低收入家庭无法偿还月供,于是银行要拍卖其房产;而这些低收入家庭是通过类似“零首付”的方式购房,此时房价下跌,房屋拍卖所得依然不能还清房贷;最终,这些家庭不仅失去了房子,同时还要承担一笔来自银行的负债。
因此,购房时缴纳的首付相当于一个“安全垫”,可以一定程度对抗经济波动。
法律风险不容小觑
更为重要的是,“零首付”行为本身违法,面临多种追责的可能。
首先,“高评高贷”涉及阴阳合同、虚假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贷款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银行将通过法律手段追讨贷款,要求购房者一次性偿还全部贷款,甚至将购房者列入征信黑名单。
此外,还有法律人士指出,“高评高贷”过程中,买方、卖方以及中介方均可能因相关操作,涉嫌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等,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综合来看,“零首付”买房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