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关于健全新时代上海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聚焦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等中心工作,从近年需重点突破的领域入手,将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上海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细化为15条可落地的具体措施。
记者了解到,浦东全区现有注册志愿者达136.6万名。暑期正值志愿服务活跃期,全区志愿者正开展三大行动诠释志愿精神,为超高温下的申城送去缕缕清凉,生动诠释“绣花功夫”治理中的浦东温度。
志愿服务织密民生网
在参与主体与项目建设方面,《若干措施》强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重点激发党员、青年学生、社区达人、乡贤能人等群体的参与活力,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参与机制,让志愿服务成为多元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聚焦暑期“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需求,浦东深入开展“暖在社区”系列志愿服务。7月7日,浦东新区爱心暑托班正式启动,1万多名小学生过上了欢乐有序的集体生活,全程守护的2800多名志愿者有效缓解了家长们的“看护”难题。多年来,上海电机学院等高校持续为暑托班定向输送大学生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者1000余人,建立岗位轮值、积分激励等管理机制,并鼓励志愿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小学生提供科创体验、航模制作等多元化活动支持,形成“大手牵小手”的良性互动。
心系“小候鸟”的中建八局联合高校开设了建设者子女特色班,30名来自全国的建设者子女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体验船舶制造、职业实践,近距离了解和感受父母工作的城市。
公利医院的“红鸽”志愿者团队则化身流动陪伴者:帮视障老人语音导览电子屏,为术后患者朗读晨报,甚至用方言陪独居老人唠家常。
祝桥镇海霞二居聚焦老年人“乐需、乐学、乐为”,开设“银龄课堂”AI应用课程。志愿者精心设计适老化教学,将复杂AI操作简化为“说句话就能解决”的互动模式,手把手教授老年人使用豆包AI等工具进行信息查询、健康管理、防诈学习等。通过制作易懂口诀、步骤图及一对一解答,有效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学员们从“无从下手”到“驾轻就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重拾生活掌控感与自信。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正是“绣花功夫”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
安全防线同筑牢
城市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的底线。《若干措施》提出,打造“温暖申城”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矩阵,围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助力社会应急救援、提升城市温度、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等四个板块开展志愿服务,以点带面推动志愿服务与超大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入夏以来,浦东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投身城市安全守护行动,为建设安全可靠的家园贡献力量。在陆家嘴街道的老旧小区里,结合出租户排摸和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志愿者李阿姨一遍遍穿行在楼道间,挨家挨户宣讲燃气安全。高行镇华高新村则创新推出“1+1燃气管家”模式,由燃气公司专业安检员携手社区志愿者共同巡逻,专业把关与邻里守望相结合,联手保障居民用气安全。浦东新区开展两轮燃气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专项行动,通过“专业+社区”融合联动志愿服务模式,惠及3万余户天然气用户。
在南汇新城镇方竹路街区,“反诈商户联盟”的志愿者身着红马甲,耐心地为沿街商户演示如何设置反诈APP预警功能。
陆家嘴消防体验馆暑期吸引了众多孩子前来体验。他们兴奋地登上消防车,认真操作“水枪打靶”,学习“油锅灭火”的科学方法。这场沉浸式的安全课,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了实用的安全知识。这些活跃在安全一线的志愿者,正成为守护城市安宁、提升居民安全感的身边卫士。
志愿服务焕活城市文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发展的“软实力”。围绕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浦东文化志愿服务联盟担当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生力军,让深厚的历史文脉在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中,于夏日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家看,眼前这座现代化的张江科学城,20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在浦东科创巴士上,志愿者正围绕战略科技、硬核创新、科技孵化等主题,依托浦东30余个科创地标,为乘客提供30分钟车上讲解和30分钟线下参观服务。这条生动展现浦东创新历程的线路,已成为暑期研学市场的热门路线,志愿者就是这段辉煌历程的义务讲解员。浦东现有8条类似品牌线路,覆盖红色寻访、科技创新、滨江文旅、乡村振兴等领域,志愿者作为讲解员、文化传播者、服务者,已成为串联城市记忆、传递人文温度、激发公众参与的核心力量。
在震旦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夜”暑期专场活动中,志愿者吕一强在佛教造像展厅为亲子家庭讲解北齐东魏佛教造像的艺术特征,并引导孩子们完成艺术探索手册,让沉睡的文物在夏夜交流中“活”了起来。
7月6日,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迎来了100多名8-18岁的青少年志愿者,标志着2025年浦东非遗体验馆青少年志愿者培训正式拉开帷幕。这支朝气蓬勃的文化志愿服务“新声代”,将以青春的热情,努力讲活浦东故事,传递文化自信。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张祖平评价:浦东新区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超大城区治理,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绣花功夫”治理的有效探索。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拓展场景和品牌塑造,志愿服务成为破解超大城区治理难题、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柔性力量,日益成为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与传递城市温情的纽带。
原标题:《上海出台15条措施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浦东开展三大行动诠释志愿精神》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刘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