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AI正进入“可用、可信、可持续”的深水区
创始人
2025-07-23 16:53:08
0

  人工智能正在深度改变世界,但这场变革的核心,不再是“大模型有多大”,而是“它能解决什么产业问题”。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产业化落地、绿色能效、生态协同成为关键词,意味着AI已从技术突破期迈入系统融合期。

  如果说过去的AI是科技圈的“明星”,那么今天的AI正在成为传统产业的“基础设施”。从城市运行到制造流程,从电力系统到数据中心,AI的“可用性”与“可持续性”正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现实命题。

从“大模型热”到“应用实”:AI落地进入拐点

  近两年,生成式AI、计算机视觉、多模态交互等技术持续突破,引发了新一轮AI热潮。但在大量“Demo演示”之后,产业界开始更关注一个问题——AI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如何大规模部署?是否值得投资?

  这一趋势在WAIC 2025上被进一步确认。多场分论坛聚焦“产业AI的落地方法论”,从模型能力与业务逻辑的匹配,到数据治理、算力成本、组织协同的全流程重构,产业落地正成为AI下一阶段价值释放的主战场。

  据IDC预测,到2026年,全球40%的数字化转型投资将直接用于AI项目,尤其是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建筑等与基础设施高度相关的领域。

数据中心的“能耗焦虑”,推动AI向绿色能力转型

  AI自身的发展也在暴露一个越来越尖锐的问题:能耗。

  大模型训练、智能推理、海量数据交互,使得AI基础设施,尤其是数据中心,成为高耗能系统。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可能翻番,约占全球总电力的3-4%。在碳中和愿景和绿色经济转型压力下,这一趋势正倒逼AI技术走向“能效协同”。

  这一背景下,绿色数据中心、智能电力管理、AI预测优化等成为WAIC的热门议题。一些领先企业已将AI视为“能耗问题的解决者”,通过将其嵌入供配电系统、能效评估、设备调度等环节,实现能源的精细化调配与碳排优化。

中国成为全球AI应用热土,“人工智能+”加速产业重构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已成为AI最具活力的产业化试验场。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AI提供了海量的多元场景与数据资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与制造业、建筑业、能源、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这一导向已在WAIC上形成共识:未来的AI不仅要“高精尖”,更要“接地气”,能真正嵌入企业流程、释放商业价值。

产业先行者的实践,为AI“落地难”提供范式参考

  在产业转型的“长坡厚雪”中,一些企业正用实践给出阶段性解法。比如,施耐德电气将AI能力嵌入自身制造、运维、碳管理等体系中,在中国建立了AI实验室与五大研发中心协同机制,并通过自身工厂实现AI在绿色制造中的实际减排与效率提升。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AI的核心价值在于大规模产业应用,只有真正嵌入业务流程、优化能效、赋能人才,才能释放出它的系统性动能。”

  类似的探索也出现在城市建设、楼宇系统与轨道交通等领域——AI正在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中枢大脑”,从监测、预测、调度到优化,构建起智能化、可持续的运行模式。

写在最后:下一轮AI竞争,不是参数竞赛,而是价值对接能力

  AI发展进入下半场,企业拼的不再是算法有多复杂、模型有多大,而是技术是否真正理解场景、服务价值、具备复用能力。

  WAIC 2025释放出的一个清晰信号是:真正有价值的AI,不是炫技的“人工智能”,而是能够嵌入产业、提升效率、降低能耗、激活组织的“产业智能”。

  接下来的AI竞争,拼的是落地的速度、绿色的能力,以及协同的生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会关于下岗退休提案,最新或2...   关于“4050"人员提前退休的提案  在企业改制进程中,对“4050”人员的优惠政策是享受3年的...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政协一号提案出炉: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取消】  由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全国两会提案排名 最新或202...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热词之一:“十三五”规划  首先你要知道,最新或2023(历届)中...
“脑机接口看中国!”美媒:中国... (来源:千龙网)近期,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发国际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
+2.55万亿元!资金为何冲向... 2025年上半年,财富“搬家”效应进一步显现。央行数据显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上半年增加2.55万...